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734982
超高热病人治疗护理体会
http://www.100md.com 2008年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3期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08)3-0157-01

    我们自2004年6月~2008年6月共救治急诊超高热患者16例,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本组16例,男9例,女7例。年龄1岁~35岁,其中5岁以下者5例,余者为成人。体温41.1℃~42.0℃,其中41.1℃~41.4℃10例,41.5℃~42.0℃6例。病因:严重感染4例,输液反应6例,钩体病2例,Ⅲ型肺结核、急性乳腺炎、小儿肺炎和麻疹各1例。

    2 治疗护理

    我们采取的方法是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患者立即给予综合降温措施,具体方法如下。

    2.1 物理降温

    头部冷敷或冰帽、酒精擦浴、清凉井水浸浴或灌肠,睡湿沙床及室内环境降温。

    2.2 药物降温

    解热药物肌肉注射或稀释点鼻;用冰凉井水加阿司匹林保留灌肠;使用中等至大剂量地塞米松。昏迷及抽搐者给予冬眠疗法并迅速静脉滴注20%甘露醇。

    2.3 常规处理

    给予氧气吸入,及时治疗各种并发症,严密观察病情,防止降温后反跳。

    2.4 心理护理

    做好心理疏导,消除紧张、恐惧情绪,同时进行卫生宣传教育。

    3 讨论

    超高热(或过高热)是指体温在41.1℃以上。若不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当可发生突然死亡,救治的关键是迅速有效的控制体温,积极治疗原发病。我们认为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对于抢救超高热患者同等重要,不可偏废。采用冰敷、冰帽能减轻或制止脑细胞的损害,用冰化液静脉滴注,配合使用4℃冷甘露醇溶液静脉输入能迅速降温和解除脑水肿。药物治疗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用中等到大剂量的地塞米松静脉注射,本组16例均获良好效果。解热药物与镇静剂合用增加解热效果,但不适宜大剂量或连续应用。冬眠药物既能协同物理降温,又可防止突然物理降温所致的肌肉颤抖,还可降低脑细胞耗氧量,保护脑细胞。总之,超高热经及时准确地处理,大多能渡过极热期,其预后与原发病的性质及合并症有关。, http://www.100md.com(杨 静 王圣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