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08年第5期
编号:11734059
治肝八法之疏肝法、柔肝法、镇肝法、平肝法治疗脂肪肝的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08年3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08年第5期
     摘要:本文论述了清代王旭高治肝八法中疏肝法、柔肝法、镇肝法、平肝法四法治疗脂肪肝。古今在临床治疗中,确实有很多案例,但以疏肝法较为常用,其次是柔肝法和平肝法,镇肝法则较为少用。这与中医肝的生理功能有关:1肝主疏泄,能助脾胃消食运化,其气升发,能舒畅气机。2它的主要功能表现于调节全身气血流通,情绪变化。3肝喜条达而恶抑郁;若肝气郁结,则气郁易怒,急躁善暴,不思饮食,肝气久郁,气火由此而生。总之,以疏畅条达之法以复肝的正常生理之态。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疏其气血,令其条达,而致和平”。所以在治疗脂肪肝时多用疏肝法为主。

    关键字:治肝八法 疏肝法 柔肝法 镇肝法 平肝法 治疗肝病

    肝脏与脂类物质的新陈代谢密切相关,使脂肪的消化、吸收、氧化、转化以及分泌等过程保持动态的生理平衡。由于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脂类物质的动态平衡失调,脂肪在肝组织细胞内咛积过多即称为脂肪肝。

    1 中医病名

    脂肪肝之名未见于中医古医籍文献中,结合其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有中医数学者将其归纳属于“积聚”、“症瘕”、“肥气”、“肋痛”、“痰浊”、“湿阻”、“黄胆”、“月真胀”、“黄疳”、“郁证”等病证的范畴。

    2 病因病机

    病机多为湿阻、痰凝、气滞、血瘀、食积、热蕴等,致肝胆失于条达,气血不运所致。 《景岳全书,积聚》说:“积聚之病,凡饮食,气血,风寒之属皆能致之”。 《金匮要略,积极聚统论》日“积聚之病,非独痰、食、气、血,即风寒外感,亦能成之。然痰、食、气、血非得风寒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41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