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0年第11期
编号:12029719
浅谈中西药的联合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0年第11期
     [摘 要] 随着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不断开展,在临床中,逐渐出现以中西药联用的方式治疗疾病。中医用药强调整体,重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调整、平衡机体的各种功能。西医用西药治疗,侧重于局部,注重袪除病邪,消除病灶。由于中西药的基本特点和作用机制各有侧重,中药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十分复杂,故可相互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提高临床疗效。若中西药联合使用不当,亦会降低疗效,增加副作用或引起药源性疾病,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所以要同时规避和预防药物配伍禁忌。

    关键词:特点和作用机制 药物相互作用 目的 配伍禁忌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176-03

    1 中西药基本特点和作用机制

    西医药学建立在构成论基础之上,以分析为手段来探析机制,了解疾病,指导诊治用药,故治疗上或致力于消除致病因子,或抑制器官异常功能,或补充匮乏物质,从指导思想到投药操作,乃至实际效果,都是单向性、对抗性的。用药针对性越强,局限性和毒副作用也就越大。
, 百拇医药
    中医学不仅有明确的双重调节意识,而且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多重因素,所以即使针对性的用药,药物在体内发挥的实际效应,也是双重或多重的。以清热解毒药为例,此类药除有广谱抗菌作用外,对机体的免疫系统也常有良好的调节功效;柴胡的“和解退热”,即包含降低体温、抗菌、抗病毒、抗炎、镇静等多重效果。

    2 中西药联用的药物相互作用

    2.1 影响吸收:影响药物透过生物膜吸收。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如鞣质、药用碳、生物碱、果胶及金属离子等易与西药结合或吸附,特别是以固体形式口服的西药,可导致某些药物作用下降。含鞣质较多的中药有大黄、虎杖、五倍子、石榴皮等,因此,中成药牛黄解毒片(丸)、麻仁丸、七厘散等不宜与红霉索、士的宁、利福平等同用,因为鞣质具有吸附作用,使这些西药透过生物膜的吸收减少。

    2.2 影响分布:某些中西药联用发生相互作用后,血药浓度有所变化,影响药物与血浆蛋白组织结合。碱性中药如硼砂、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等,能使氨基糖苷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等排泄减少,吸收增加,血药浓度上升,药效增加20~80倍,同时增加脑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使耳毒性增加,造成暂时性甚至永久性耳聋。故长时间联用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百拇医药
    2.3 影响代谢:中西药配伍时会影响药酶的活性,从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代谢。①酶促反应:中药酒剂、酊剂中含有一定浓度的乙醇,乙醇是常见的酶促剂,能使肝药酶活性增强,在与苯巴比妥、苯妥英钠、安乃近、利福平、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药酶诱导剂合用时,使上述药物在体内代谢加速,半衰期缩短,药效下降;当与三环类抗抑郁药盐酸氯米帕明、丙咪嗪、阿米替林及多虑平等配伍使用时,由于肝药酶的诱导作用,使代谢产物增加,从而增加三环类抗抑制药物的不良反应。②酶抑反应:中西药合用时发生酶抑反应也会影响药物在体内代谢,使药效降低或毒副作用增加。富含鞣质的中药大黄、山茱萸、五倍子、地榆、石榴皮、侧柏叶等,在与淀粉酶、蛋白酶、胰酶、乳酶生等含酶制剂联用时,可与酶的酰胺键或肽键结合形成牢固的氢键缔合物,使酶的效价降低,影响药物代谢。因此,临床上应尽量避免联用。

    2.4 影响排泄:①增加排泄:碱性药物由于与酸性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可大大加快排泄速度,导致药效降低,甚至失去治疗作用。碱性中药如煅牡蛎、煅龙骨、红灵散、女金丹、痧气散、乌贝散等与尿液酸化药物诺氟沙星、呋喃妥因、吲哚美辛、头孢类抗生素等联用时,酸性解离增多,排泄加快,使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降低。②减少排泄:酸性较强的药物联用,可酸化体液而使药物排泄减少,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含有机酸成分的中药,如乌梅、山茱萸、陈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贞子等与磺胺类、大环内酯类药物、利福平、阿司匹林等酸性药物合用时,因尿液酸化,可使磺胺和大环内酯类药物的溶解性降低,增加磺胺类药物的肾毒性,导致尿中析出结晶,引起结晶尿或血尿;增加大环内酯类药物的肝毒性,甚至可引起听觉障碍;可使利福平和阿司匹林的排泄减少,加重对肾脏的不良反应。
, 百拇医药
    3 中西药联合应用的目的

    3.1 协同作用增强疗效许多中西药联用后,能使疗效提高,有时呈现很显著的协同作用。甘草与氢化可的松在抗炎、抗变态反应方面有协同作用,因甘草甜素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并可抑制氢化可的松在体内的代谢灭活,使其血药浓度升高。

    降低药品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某些化学药提取的纯品成分单一,治疗作用明显但毒副作用较大,与中药配伍既可提高疗效还能够减轻毒副作用。如氟尿嘧啶与环磷酰胺是抗肿瘤药,常产生呕吐、恶心等胃肠道反应。而海螵蛸和白及粉既能止血消肿,又能保护胃黏膜,现将它们配合组成片剂,可防止出现严重的消化道反应,临床上治疗消化道肿瘤有较好疗效。

    3.3 减少剂量,缩短疗程如地西泮有嗜睡等副作用,若与苓桂术甘汤合用,用量只需常规用量的1/3,嗜睡等副作用也可消除。

    3.4 减少禁忌证,扩大适应证范围氯丙嗪治疗精神病时因对肝脏有损害,故肝功能不全者忌用。珍氯片(氯丙嗪,珍珠层粉,三硅酸镁)用于肝功能轻度不全、精神异常的患者,不仅对肝功能无损,且有一定的协同作用[1]。
, http://www.100md.com
    4 中西药联合配伍禁忌

    4.1 中西药联用降低疗效

    中西药联用后,能使原有成分失去活性或丧失,从而降低疗效。

    含有金属离子的中药如龙骨、牡蛎、珍珠等以及含有金属离子的中成药与西药四环素族抗生素同服,能降低四环素族抗生素疗效。

    含有鞣质类的中药如五倍子、地榆、四季青等以及含有鞣质的中成药,与西药碳酸钙、葡萄糖酸钙、丁维钙片、胃舒平等同服,生成难于吸收的沉淀物而降低疗效。

    含有酸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如乌梅、五味子、山楂,以及中成药五味子丸、山楂丸等与碱性西药胃舒平、碳酸钙同服,产生中和反应,使西药药效减弱。

    含有碱性成分较多的中药如硼砂、瓦楞子等,以及中成药行军散、石灵散等与西药四环素、土霉素等同服产生络合反应,导致四环素族抗生素溶解度下降,肠道吸收减少,血浓度降低,疗效减弱或丧失。
, 百拇医药
    含有生物碱中药如黄连、黄柏、苦参等以及中成药与西药碘化钾、碘化钠同服,在胃酸作用下,碘离子沉淀大部分生物碱,从而影响肠道对两类药物的吸收,导致药效降低,忌同用。

    4.2 中西药联用毒副作用增加

    长期的临床实践和药理研究表明,有些中西药配伍应用能使药物毒副作用增强。

    两类药物毒性相类似,合并用药后出现毒副作用的同类相加。如地榆、虎杖、五倍子等含鞣质的中药与四环素、利福平等西药联用,肝毒性增强。

    产生有毒的化合物。雄黄、信石等中药材含硫化砷,此类中药材及其制剂牛黄解毒丸、六神丸等与硝酸盐、硫酸盐同服,在体内硫化砷可能被氧化成有毒的三氧化二砷,可引起砷中毒。

    中药能增加西药的毒副作用。如杏仁、桃仁、白果等含氰苷的中药可加重麻醉、镇静止咳药如硫喷妥钠、可待因等的呼吸中枢抑制作用,使副作用增加,严重的可使病人死于呼吸衰竭;又如麻黄,含钙离子的矿物药石膏、海螵蛸等能兴奋心肌而加快心率,增加心脏对强心苷类药物的敏感性而增强后者对心脏的毒性。
, http://www.100md.com
    加重或诱发并发症,诱发药源性疾病及变态反应。鹿茸、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成分,与刺激胃黏膜的阿司匹林等水杨酸的衍生物合用,可诱发消化道溃疡;板兰根、穿心莲及鱼腥草注射液、鹿茸精注射液等与青霉素G配伍使用会增加过敏的危险。

    改变体内某些介质成分含量或环境也能增加毒副作用。某些中药能促进单胺类神经介质的释放,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可使毒副作用增强,严重时可致高血压危象。如麻黄、中药酒剂与痢特灵、优降糖、灭滴灵等;含钾离子高的中药如扁蓄、金钱草、丝瓜络等与留钾利尿药安体舒通、氨苯蝶啶等合用可引起高血钾症;含有机酸类中药山楂、乌梅、五味子等能酸化体内环境,与磺胺类药物合用降低其溶解度而在尿中析出结晶,引起血尿;阿司匹林、消炎痛等联用可增加后者在肾脏的重吸收而加重对肾脏的毒性。

    总之,在我们的用药过程中,必须注意两者同时应用的合理性,应从物理、化学、药理、用药顺序、用药时间、剂量和患者个体差异等方面综合考虑,发挥中西药联合应用的优势,防止或杜绝联用的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发生,使中西药联合应用越来越广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