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0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2029681
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推拿方法对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疗效的调查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6月1日 王侠
第1页

    参见附件(2970KB,3页)。

     [摘 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推拿对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疗效。方法 将98例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对观察组采取中医推拿治疗,同时实施护理指导,使其掌握该护理方法,并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正确自我护理;对照组只实施中医推拿不进行护理指导。结果 治疗3个月后,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加强护理干预是治疗和预防老年习惯性便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老年人 便秘 护理干预 推拿 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223-03

    习惯性便秘又称功能性便秘,是临床最常见症状之一。近几年来研究证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病率较高,并随着年龄增长便秘患病率明显增加。虽然习惯性便秘病因复杂,机制不明确,且影响因素众多,但与患者年龄、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来自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压力增加有关。便秘会引起全身不适、烦躁不安、腹胀嗳气、口苦厌食等症状,长期便秘可从多方面损害老年人的健康,如诱发心绞痛、脑溢血等。习惯性便秘极易复发,且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明显增加。本研究探讨了护理干预联合中医推拿对老年习惯性便秘患者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98例,均为2006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在我院内科住院的荣军患者,男性,年龄65~79岁,平均73.4岁,均来自农村。便秘病程在0.9~1年的4例,1~3年的17例,3~5年的23例,5~10年的38例,10年以上的16例。其中,相关因素例数:不合理的饮食习惯76例,不良的排便习惯43例,运动量不足13例,抑郁症有4例,长期使用缓泻剂19例。所有患者均符合罗马Ⅲ标准[1]。

    1.2 分组方法 将98例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条件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1.3 护理方法

    1.3.1 制定计划,定期督导 所有患者停止药物治疗便秘,均实施中医推拿治疗,同时对观察组实施护理指理与督导,对照组不实施护理指导。治疗3个月,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做阶段性效果对比。

    1.3.2 护理指导内容,包括①做好合理的饮食调理,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 适当增加进食量、饮水量和膳食纤维的摄入,这是缓解便秘的必要措施。便秘患者可增加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高的干豆及粗粮类食物的摄入。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多饮水,便秘者晨起后饮温开水或淡盐水200~300ml,每日摄水量不少于2000ml,并长期坚持。②加强排便的生理教育,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建议建立定时排便的习惯,一旦有便意就应立即上厕所,绝对不可任由便意消失。卧床患者要安置好适当的体位。排便时保证有充足的时间(但不超过20分钟),集中注意力,尽量减少不良环境因素的干扰,不听音乐,不看书报杂志等。③合理运动与活动 参加合理的运动与活动是提高整个机体的紧张度,加强生理排便功能,恢复正常的排便反射机制的好方法,如:扭胯甩臂走路,高抬腿踏步等活动,能有效的练习腹肌和腰部动荡的动作。另外,还可以坚持早晚2次中等步速(80~90步/分)的步行,每次半小时以上。卧床休息的患者则指导平静腹式呼吸和排便动作的练习,以锻炼腹肌和提肛肌,促进排便。

    ④心理调整 心理因素是影响肠道功能的重要因素,许多临床资料揭示了心理因素与肠道功能有关,性格外向的人相对大便频繁量多[2]。家属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通过用心交流和正确引导,让患者同时对达到改善便秘起到一定作用。另外,杜绝滥用药物,便秘严重时可临时使用开塞露,避免长期应用缓泻剂,以免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而加重便秘。

    1.3.4 推拿操作手法 促进肠蠕动,保持大便的水分均衡,易于粪便的排出。患者取坐位,用双手心合十置于腹部,以肚脐为中心,做顺时针作环状摩揉运动(大约时间5分钟);拿肚角(天枢穴)5~10次;然后用双手掌根部做腰骶部擦法(自上而下左右交替擦试腰骶部),以温热为度;最后,同时双手拇指按揉两侧的足三里5 min。安排时间在每餐后半小时按上述操作程序作按摩一次。 15 d为一个疗程,间隔7天后,再进行下一疗程,共3个疗程。

    1.3.5 疗效评定 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转润,解时通畅,短期无复发为治愈;3天以内排便,便质转润,排便欠畅为好转;症状无改善为无效。

    1.3.6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经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有效率为100%,其中治愈41例,好转9例。对照组有效率为89.58%,其中治愈31例,好转12例,无效5例。

    从上表可见: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经合并频数Ridit分析, 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3 讨论

    3.1 便秘相关因素分析

    正常人食物摄入胃后3~4 h才能排空,通过小肠则需5~10 h,结肠需要10 h以上,总计20~40 h[4]。但粪便从肠道排出体外要具有:足够引起正常肠蠕动的肠内容物;胃肠道无梗阻,消化、吸收、蠕动功能正常;肠神经装置正常,有排便反射;参与排便的肌肉正常。以上任何一种因素异常,均可导致排便间歇时间的延长,但排便间歇时间超过2天以上时常被视为便秘。

    3.1.1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如饮食过少,饮水不足,低纤维素饮食等。由于进食量太少、饮水不足,使肠内容物减少;纤维具有亲水性,能使食物残渣膨胀并形成润滑凝胶,达到增加粪便容积,缺乏纤维素,减少分辩容积。两者均可使肠蠕动减慢,引起便秘。本组有76例,占77.6%;其中,41例饮食摄入量不足为慢性胃炎病人,由于进食后感胃部胀痛、消化不良等,因此,应加强饮食指导。

    3.1.2 不良的排便习惯 如不定时排便、长期摒便,排便时注意力分散等,人为的抑制排便而导致便秘。本组有43例,占43.9%,因此,应指导患者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3.1.3 运动量减少 年老行动不便,活动量明显减少,特别是长期卧床患者,限制了活动,使肠蠕动变慢,粪便在肠腔内停留时间过长,粪便干燥引起便秘。本组行动不便者13例,占13.3%,其中长期卧床者6例,占6.1%。因此,应指导病人适当活动,对不能自行活动者加强被动活动锻炼。

    3.1.4 精神心理因素 由于心理压力大、抑郁症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肠壁交感神经功能亢进,使肠壁痉挛,肌肉紧张并过分收缩而导致肠腔狭窄,大便难于通过而导致便秘;长期依赖缓泻剂,可使肠道失去自行排便的功能。本组抑郁症有4例,占4.1%%,长期使用缓泻剂19例,占19.4%。因此,应做好病人的心理调整,杜绝依赖滥缓泻剂,便秘严重时可临时使用开塞露。

    3.2 护理措施依据

    3.2.1 饮食指导 供给高纤维、多脂肪类食物,多饮水,并适量调整进食量。 高纤维食物在为长期案内不易被消化酶破坏,能吸收大量的水分使分辨软化,并能增加肠内容物,刺激肠蠕动使大便通畅;油脂类能润滑肠道,同时分解后产生的脂肪酸还有刺激肠蠕动的作用。

    3.2.2 训练定时排便的习惯 依靠条件反射,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970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