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内获得性肺炎129例病原菌及药敏试验临床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839KB,2页)。
[摘 要] 目的 分析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构成及药敏试验,指导今后用药。方法 回顾性分析129例次院内获得性肺炎痰培养+药敏试验和临床疗效。结果 痰培养革兰氏阴性菌87例,革兰氏阳性菌24例,真菌18例。治疗痊愈59例,好转39例,死亡13例,自动出院18例。结论 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对传统有效药物多已耐药,根据药敏调整抗生素后治疗效果较好。
关键词:院内获得性肺炎 痰培养 药敏
中图分类号:R563.1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0)11-0066-02
近年来,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我们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4年129例次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原菌和药敏试验结果及治疗效果,旨在为今后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供有力证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9例次均为我院2006年7月~2010年6月的住院病人,诊断标准参照1990年制定的医院内获得性支气管—肺感染诊断标准及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其中男性81例,女性48例,年龄22~86岁。≥60岁者77例,<60岁52例,基础疾病为慢性支气管炎55例,支气管哮喘9例,支气管扩张6例,肺结核4例,肺癌11例,糖尿病6例,脑溢血13例,外科创伤、手术25例。有发热者96例,肺部有湿罗音84例,113例X线胸片均有新的或进展性的炎性渗出性病灶或肺纹理增多、紊乱。
1.2 方法 病人住院期间临床表现及胸片证实有下呼吸道感染表现者,均连续留取两次晨痰,无菌干净容器盛装,30分钟内送培养室进行培养。纤支镜抽吸采集时容器均经消毒灭菌,标本采集后立即送培养室检测。
2 结果
2.1 病原菌种类及构成比 129例院内获得性肺炎病人中,痰或纤支镜抽吸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出革兰氏阳性菌24例,占18.60%,革兰氏阴性菌87例,占67.44%,真菌18例,占13.95%。(见表1、2)
2.2 治疗与转归 考虑患者出现院内获得性肺炎时,在痰菌培养药敏结果出来之前,一般采用的多为经验性用药。待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报告后,根据细菌药敏结果,选用敏感抗菌药物。真菌感染者采用氟康唑静脉滴注。其治疗转归如下:痊愈59例,占45.74%,好转39例,占30.23%,死亡13例,占10.07%,自动出院18例,占13.95%。
3 讨论
近年来,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院内获得性肺炎病因复杂,病原菌多耐药,常合并其他疾病而使其治疗困难,预后较差。本组资料表明我院近4年院内肺部感染患者以中老年人为主,大部分患者为一些慢性疾病,长期卧床,痰液引流不畅,容易误吸,加上化疗后免疫力降低,外科手术影响膈肌功能以及呼吸功能,气管内介入操作等均为导致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老年人由于基础疾病多,病情复杂、严重及免疫力降低,院内感染显然会增高。
本组结果中表明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明显增高。在G-杆菌中主要为绿脓杆菌,其他如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大肠杆菌、克雷白氏杆菌等亦占有较大比例,与有关报道院内感染一致[1-2]。
本组资料药敏试验还显示医院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对传统有效药物多耐药,而平时少有的或较高档药物却较敏感,如左氧氟沙星、丁胺卡那、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绿脓杆菌敏感率最高,这可能与临床用药不多,耐药性产生较少有关。在未查到病原菌之前,可先根据临床表现及痰涂片革兰氏染色结果,选用G+或G-杆菌敏感药物,待痰培养报告后,在再参考药敏试验结果予以调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3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