咪达唑仑加强术后镇痛的临床观察
第1页 |
参见附件(1839KB,2页)。
[摘 要]目的 探讨咪达唑仑加强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 选取于我院择期行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1--2ug/kg/hours+芬太尼0.4-0.5ug/kg/hours+氟哌啶1 ug/kg/hours静脉镇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0.4-0.5ug/kg/hours+氟哌啶1ug/kg/hours静脉镇痛。比较两组镇痛效果和镇痛持续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在镇痛效果、镇痛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术后静脉小剂量咪达唑仑其镇痛效果确切,镇痛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少,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咪达唑仑镇静手术
中图分类号:R97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3-0160-02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术后疼痛持续时间较短,疼痛程度较剧烈,易给患者造成精神上的打击,可引起一些严重的并发症,甚至造成严重意外或危及患者的生命。过去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口服用药、皮下注射镇痛、肌内注射镇痛、神经阻滞镇痛、静脉注射镇痛、椎管内注药镇痛等。近年来,随着对术后疼痛的生理病理认识的逐渐提高,术后镇痛已引起麻醉及外科医护人员的广泛重视[1],术后镇静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2],能促进伤口的愈合和患者的康复。我院采用咪达唑仑加静脉术后镇痛,临床应用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 2009年5月~2009年10月于我院择期行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术前均无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无中枢神经系统病史,无心血管系统病史,肝肾功能正常,无神经精神异常,无长期服用镇静镇痛药史。将纳入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21~73岁,平均43±10.3岁,外科手术11例,妇产科手术13例,骨科手术6例。对照组男23例,女7例,年龄19~67岁,平均40±13.6岁,外科手术9例,妇产科手术12例,骨科手术9例。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腰麻-硬外联合阻滞和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术前肌注阿托品0. 5mg,苯巴比妥钠100mg。经L1~2或L2~3椎间隙硬膜外腔穿刺成功后置入腰麻针,推注腰麻液,再向上3cm留置硬膜外导管施行术后镇痛,效果欠佳或手术时间较长者硬膜外追注2%盐酸利多卡因,术毕注射试验量,确认导管在硬膜外腔。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0.4-0.5ug/kg/hours+氟哌啶1ug/kg/hours静脉镇痛,观察组采用咪达唑仑1--2ug/kg/hours+芬太尼0.4-0.5ug/kg/hours+氟哌啶1 ug/kg/hours静脉镇痛。
1.3 观察指标[3]
根据国际疼痛协会(IASP)标准和术后病人表现,用VAS评估疼痛程度: VAS≤4为轻度疼痛, VAS5~6为中度疼痛,VAS≥7为重度疼痛。两组镇痛期间监测麻醉过程中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并记录恶心、呕吐、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α=0.05。
2 结果
2.1 镇痛效果
见表1。
观察组轻度疼痛21例,中度疼痛8例,重度疼痛1例,对照组轻度疼痛13例,中度疼痛33.3例,重度疼痛23.3例,经统计学检验,X2=0.036,P<0.05,两组间镇痛效果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2.2 镇痛时间比较
观察组术后镇痛时间10.3±1.7h,对照组6.2±2.1h,经统计学检验,两组镇痛时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3 不良反应
观察组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2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3/30);对照组恶心、呕吐5例,嗜睡4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9/30),经统计学检验,X2=0.0348,P<0.05,两组不良反应时间发生率比较有明显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术后疼痛是机体对疾病本身和手术创伤所产生的一种复杂的生理反应,如不有效控制,可引起严重并发症的发生,适当的静脉镇痛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儿茶酚胺和神经肽水平,促进机体创伤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防止患者术后因麻醉药物的残余作用或其他因素的影响,表现出焦虑,恐惧和躁动等应激反应,以促进病人早期康复。
咪达唑仑为新一代苯二氮卓类药物, 具有水溶性及半衰期短的特点, 故其可控性强,随剂量具有镇静、嗜睡、肌松、抗惊厥和顺行性遗忘等作用,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轻微,能明显缓解术后疼痛,且呈节段性镇痛[4]。咪达唑仑主要通过苯二氮卓受体(BZ 受体)作用于脑干网状结构和大脑边缘系统。BZ 受体是 γ氨基丁酸(GABA)受体的一部分。当 GABA 与受体结合后引起 Cl- 内流增加,细胞膜发生超极化,兴奋性降低。BZ 与其受体结合后通过变构性调制作用,增加 GABA 启开 Cl-通道的频率,从而产生中枢神经的抑制效应,使进入脊髓和脑干等二级神经元的神经递质释放减少,而发挥镇痛作用[5]。咪达唑仑大剂量应用时出现心肌抑制和扩张外周血管作用[6],甚至呼吸抑制。 本研究结果,观察组加用咪达唑仑静脉镇痛,观察组在镇痛效果、镇痛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839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