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法在慢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
慢性胃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痞范畴。临床多缺乏特征性症状和体征,主要有消化不良的表现,如上腹饱胀、隐痛、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常反复发作,久治难愈。消法为程钟龄的“八法”之一,是通过消食导滞、行气活血、化痰利水及驱虫的方法,使气、血、痰、食、水、虫等所结成的有形之邪渐消缓散的一种治法。笔者临证治疗慢性胃炎常用消法,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 消食和胃以除食积
脾胃为仓廪之官,水谷之海,纳运水谷化生精微是其主要功能。饮食不节或脾胃虚弱,运化无力,使饮食运化不及而停积于胃脘均可见上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之食积证。饮食不节,进食过量者,用保和丸加减治疗。食积化热明显见苔黄,脉数者加黄连、黄芩以清热;若食积较重,见脘腹胀痛明显,大便秘结,可加枳实、槟榔以增消食导滞之力,或用枳实导滞丸导滞攻积。若饮食虽少但难以消化,或少进油腻凉食便可致积,平素多见倦怠乏力,舌淡,脉虚缓者,乃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所致,此属虚实夹杂,治当攻补兼施,用健脾丸加减。寒象明显者去黄连加干姜以温中祛寒;湿盛者加车前子、泽泻以利水渗湿。
2 行气消痞以除胀满
中医学认为脾胃的纳运水谷功能主要靠中焦气机升降来完成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514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