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编号:12124307
新法复苏抢救新生儿窒息的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王琳
第1页

    参见附件(1726KB,2页)。

     [摘要]目的 通过儿科医师进产房或(手术室)与产科合作进行新法复苏抢救新生儿窒息,观察其临床结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出生窒息新生儿132例为旧法复苏组,与新法复苏组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出生窒息新生儿56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新法复苏组窒息率、重度窒息率、死亡率、窒息时间较旧法复苏明显下降,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医师进产房或(手术室)与产科合作进行新法复苏抢救新生儿窒息,复苏成功率高,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生命质量,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 新法复苏 产儿科合作

    中图分类号:R722.1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008-02

    新生儿娩出后1min,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则呼吸的缺氧状态,称新生儿窒息[1]。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出生后常见的一种紧急情况,可以影响新生儿终身健康,必须积极抢救和紧急处理,在窒息新生儿出生最初几分钟进行正确的复苏,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生命质量。新法复苏是按窒息新生儿的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复苏[2],即ABCDE方案。儿科医师进产房或(手术室)与产科合作进行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分析我院2003年3月至2009年5月出生的新生儿窒息情况进行对照,旧法复苏组: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出生新生儿2266例,其中窒息新生儿132例,重度窒息84例。新法复苏组: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出生新生儿1200例,其中窒息新生儿56例,重度窒息19例。

    1.2诊断标准:

    用Apgar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3为重度窒息,≥8分者为正常。

    1.3方法

    儿科医师在胎儿娩出前到产房或手术室与产科医护人员合作,提前做好复苏准备。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开始复苏,主张依次评价新生儿的呼吸、心率及肤色三项体征来决定是否需要复苏。复苏时按以ABC为主的ABCDE方案进行。即A.初步复苏(包括保温、摆正体位、清理呼吸道、擦干全身、刺激、必要时给氧)→B. 面罩正压给氧 → C.胸外按压 → D.应用药物。但对有特殊情况应予特殊处理:如有羊水胎粪污染、无活力的窒息儿应立即予气管插管行气管内吸引(E)。每一步骤时间在30秒时再次根据呼吸、心率、肤色来评价决定下一步复苏措施,分秒必争,迅速有效的进行规范化复苏,改善体内缺氧情况,建立有效的呼吸和循环使复苏成功。

    2 结果

    2.1新生儿平均窒息时间3.3min,阿氏评分lmin6.1分,5min9.7分,窒息死亡2例,窒息死亡率3.5%。

    2.2将2007年3月至2009年5月我院采用产儿科合作新法复苏方式与2003年3月至2007年2月无产儿科合作采用旧法复苏方式进行比较,见下表1(注:A组为旧法复苏组,B组为新法复苏组)。

    从表1可见新法复苏的开展,窒息率、窒息死亡率、窒息时间较旧法复苏明显下降,而阿氏评分逐步升高。又将表1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X2检验及t检验,结果窒息率、重度窒息率、死亡率、窒息时间,阿氏评分P值均小于0.05,有显著差异。

    3讨论

    新法复苏是争分夺秒的一项工作,我院自2007年起坚持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提前到产房或手术室开展新法复苏,通过一系列操作——评价——决策及进一步操作循环,循序渐进,从而保证整个复苏过程准确,完善地进行[3],这是以往旧法复苏无法比的。提示产儿科合作有利于及时复苏和复苏后的处理,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明显降低了窒息率、窒息时间及窒息死亡率。目前还有较多的基层医院未开展此项工作,产儿科合作新法复苏获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实际工作中,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因素较多,必须加强围产期保健和产时监护,提高住院分娩率,最大限度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26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