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5期
编号:12124197
6例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特点及护理(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1年第5期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临床特点护理

    中图分类号:R37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5-0170-03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agic Fever, EHF)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为主要传染源。主要病理变化为全身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的广泛性损害。在我国黑线姬鼠和褐家鼠为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由虫媒和感染鼠的排泄物、病人的血液、体液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接触、虫媒、母婴垂直等途径传播此病。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死亡率高。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临床分为五期,即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与恢复期,可以出现越期或重叠现象。表现以发热、出血、低血压休克、肾功能损害为特征【1】。本文报告了6例流行性出血热的护理体会。是根据该病五期临床特点, 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方法, 现将临床特点、护理方法经验介绍如下。
, 百拇医药
    1临床资料

    本科自2004年6月—2009年12月共收治6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 均为男性5名女性1名, 年龄24-37岁, 平均29.8岁;职业:学生1人,农民2人,职员3人。其中2人饲养信鸽,2人居住环境鼠类活动,2人外出旅游。病程20-40d,平均26.3d。6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休克、眼结膜充血,鼻、口腔、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其中1例女性患者年龄偏大,合并有严重肾功能损害。经过透析治疗好转出院。5例无肾功能损害,最后病情好转出院。

    2临床特点与护理

    2.1 发热特点与护理

    2.1.1发热特点:

    出血热病毒侵入机体后可在血中持续7天左右导致病毒血症及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发热和中毒症状[2]。发热症状出现在病程初期,一般持续3—7天。本组6例患者均表现为稽留热,持续4-7 天,体温39—40℃,但在6 例患者中“三痛”症状, 即“头痛、眼眶痛、腰痛”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其中3例患者表现为“三痛”症状,2例患者有腰痛症状。1例患者头痛明显。
, 百拇医药
    2.1.2护理要点:

    严格遵循绝对卧床休息的原则,以物理降温为主,应用温水擦浴及冰袋冷敷,勿用解热镇痛剂,避免大汗诱发休克。为减少对皮肤的刺激,避免加重血管扩张诱发皮下出血, 禁用乙醇擦浴。在降温过程中重点观察体温热型,随时掌握体温变化情况;注意保暖,尤其避免降温过快引起虚脱。初期鼓励患者多饮水,利于毒素排泄。严格记录患者出入量,保证液体的补充。严格无菌操作,防止输液反应。注意饮食护理,因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兴奋性减低,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减少及热量消耗增加,故必须进食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低渣或流质饮食。可给予米粥、细面条、藕粉、蛋糕、蛋羹等食物。在护理过程中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加强了基础护理,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 出血的特点与护理

    2.2.1出血的特点:

    出血热病毒直接侵犯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并在其中繁殖,造成毛细血管和小血管的损伤,引起血浆大量的外渗和出血,还可侵犯骨髓细胞和免疫活性细胞,导致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3]。 出血见于病程各个时期,以发热期、少尿期最常发生。病人表现为鼻出血、全身淤斑、黑便、咯血, 甚至颅内出血。其中主要典型症状为“三红”,即在病程初期可见颜面、颈部及前胸部皮肤潮红,极似“酒醉貌”。特征性的出血点见于双侧腋下、前胸部及颈部皮肤。在本组患者中2例出现“酒醉貌”,3例患者血小板减少,3例患者双侧腋下、颈部及前胸部皮肤有散在出血点,1例患者出现黑便。
, 百拇医药
    2.2.2护理要点:

    重点观察生命体征变化, 注意意识、面色、表情、脉压差、脉搏的强弱、周围末梢循环变化、尿量及有无缺氧等。观察皮肤出血点情况及继发感染等并发症。对血小板减少者警惕严重出血倾向发生,尤其要严密观察有无腔道及脏器出血表现。监测患者血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与医生保持联系。如有鼻出血时一般用明胶海绵填塞鼻腔,若出血严重用凡士林沙条进行后鼻腔填塞,维持时间为出血停止后1-2天嘱病人不要过早自行拔出填塞物,以免引起再出血.若病人出现剧烈头痛、烦躁或其他精神症状,可能有颅内出血倾向,严禁搬动病人保持安静并报告医护人员及时处理[1]。为避免出血的发生,操作中做到认真细致,静脉穿刺一针见血,注射部位压迫时间不得少于5 分钟。禁食生、冷、硬的食物, 进食易消化、少渣的饮食。对出现黑便的患者,给予高热量流食,必要时予以禁食,密切观察大便颜色及量的变化,并准确记录,及时送检。由于治疗及时及精心护理,本组患者无严重出血发生。

    2.3 肾脏损害的特点及护理
, 百拇医药
    2.3.1肾脏损害的特点:

    出血热病毒对肾脏的损害突出表现为尿量的改变及尿中存在蛋白、管型及血细胞等。由于急性肾功能衰竭,肾血管受损及肾间质水肿,导致肾血流量明显下降,使肾组织变性坏死,24小时尿量明显减少。一般在病程5—7天出现少尿现象,即进入少尿期,持续2—5天,本组4例,少尿期24小时尿量≤800mL持续2天,尿中蛋白、管型及血细胞微量。此期是疾病最严重的阶段, 因肾功能衰竭可造成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血压升高及脉搏洪大等表现。在此阶段皮肤黏膜出血加重, 同时可并发腔道出血等。经过少尿期后,由于肾小球滤过功能恢复而肾小管回吸收功能未完全恢复,于病程9—11天可出现尿量增多,即进入多尿期,此期可因水及电解质大量丢失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重者出现严重出血及继发感染发生休克甚至于死亡。本组患者5例,多尿期24小时尿量2000—5000mL,持续4-6天。

    2.3.2护理要点:

, 百拇医药     对少尿期患者,要密切观察尿量、尿比重及尿中有无纤维蛋白膜样物,出血倾向是否加重, 血压及脉搏有无异常变化,观察高血钾、酸中毒、氮质血症、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表现,如胃肠道反应、肌键反射,有无肌无力、感觉异常、心率及呼吸变化等。对于应用脱水剂及利尿药者注意观察利尿效果。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及输液量,限制水量及钠的摄人,维持热量,每日供糖量至少100g。不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桔子、香蕉、牛奶及豆类等。对多尿期患者注意观察意识、各种反射情况及有无麻痹性肠梗阻表现。采集血标本注意及时送检和避免溶血, 做好电解质浓度监测,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注意输液速度,发现有并发症征象及时与医生联系。本病以全身性、广泛性小血管损害,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脆性加强及小血管麻痹性扩张等为发病机理和基本病理变化。由于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血液浓缩、血容量减少而发生“ 中毒性、低血容量性和失血浆性”休克。酸中毒、DIC等因素可加重休克的发生和发展, 由于有效循环血量下降,肾小球虑过率下降,以及肾小管变性坏死,从而发生尿毒症。本组有1例患者出现氮质血症予以透析治疗。
, 百拇医药
    2.4肝脏损害的特点及护理

    2.4.1肝脏损害的特点:

    出血热病毒的泛嗜性使人体各脏器细胞都可感染,加之广泛的血管损伤和免疫病理过程, 导致许多脏器损害[4] ,本组4 例患者有肝脏损害表现,典型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出现在发热7 天 后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持续11—17天后正常。5例患者有明显消化道反应。

    2.4.2 护理要点:

    观察皮肤及巩膜黄染情况,是否出现消化道症状,每日保证供给充足能量,饮食以清淡、高蛋白及少量多餐为宜。定期检查肝功能,按时应用保肝药物。由于患者此时免疫功能较低, 应采取保护性隔离。, 百拇医药(王晓丹)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