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胃十二指肠溃疡的中医辩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73.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4-7484(2011)05-0206-01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其中男性较女性更多,两者之比为2~4:l。本病若防治不当。可引起大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中医将本病归属“胃痛”、“嘈杂”、“吞酸”等范畴。认为脾胃虚弱,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其中脾胃虚弱所致者,大多素体脾胃功能衰弱,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使清阳不升,阴寒内聚;或胃中津液不足,郁热内生。情志内伤所致者,大多忧思恼怒,使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若气滞日久测血行不畅,血脉凝涩。饮食不节所致者,大多饮食过饱,胃纳太过;牌运不及,胃气失和;或饮食过少,生化无源,胃络失养;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酷嗜烟酒,灼伤胃络,或贪食生冷不洁、寒积中院等。
1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
取决于溃疡的部位和患者的年龄,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常有上腹部烧灼样痛或针刺样疼痛的感觉。
1.1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共性的临床表现
1.1.1 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1.1.2 一般在季节、气候变化或进食生、冷、硬、辛辣等食物后易发作。
1.1.3 进食或服用抑酸剂药物后可暂时缓解疼痛或止痛。
1.1.4 常伴有泛酸、嗳气、上腹部饱胀不适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1.2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不同的临床表现
1.2.1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秋末冬初,胃溃疡则不明显。
1.2.2 胃溃疡疼痛多见于上腹正中偏左,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见于上腹正中偏右。
1.2.3 胃溃疡疼痛出现于餐后半小时,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见于进餐后3-4小时,再次进餐后疼痛缓解后消失。
2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辩证分型及治疗
2.1 气滞型(肝胃不和)胃脘胀满疼痛,两胁作胀,情志不舒则加重,胸闷、易怒、嗳气、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沉弦。疏肝理气,以柴胡舒肝汤治之。
2.2 火郁型(肝胃郁热)胃脘灼热疼痛,痛势迫急,进食后疼痛不缓解或加重,嘈杂泛酸,口苦、口干,喜冷饮,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疏肝泄热,以丹栀解郁养血汤治之。
2.3 血瘀型(胃络瘀阻)上腹部刺痛或痛如刀割,痛有定处,拒按,食后痛甚,或吐血、便血。唇色青紫,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而弦数。活血通络,不吐血、便血者,以桃仁承气汤治之;有吐血、便血者,以归脾汤治之。
2.4 中阳不振(脾胃虚寒)上腹部隐隐作痛,喜暖喜按,遇凉痛甚,劳累后以诱发,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疲乏无力,泛吐清水,大便稀溏,舌淡脉虚。温脾健胃,以黄芪建中汤治之。, 百拇医药(胡少林)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居多,其中男性较女性更多,两者之比为2~4:l。本病若防治不当。可引起大出血、胃穿孔、幽门梗阻等严重并发症。中医将本病归属“胃痛”、“嘈杂”、“吞酸”等范畴。认为脾胃虚弱,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其中脾胃虚弱所致者,大多素体脾胃功能衰弱,运化失司,升降失调,使清阳不升,阴寒内聚;或胃中津液不足,郁热内生。情志内伤所致者,大多忧思恼怒,使肝郁气滞,疏泄失职,横逆犯胃;若气滞日久测血行不畅,血脉凝涩。饮食不节所致者,大多饮食过饱,胃纳太过;牌运不及,胃气失和;或饮食过少,生化无源,胃络失养;或恣食辛辣肥甘厚味,酷嗜烟酒,灼伤胃络,或贪食生冷不洁、寒积中院等。
1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表现
取决于溃疡的部位和患者的年龄,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症状是上腹部疼痛,常有上腹部烧灼样痛或针刺样疼痛的感觉。
1.1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共性的临床表现
1.1.1 病程长,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1.1.2 一般在季节、气候变化或进食生、冷、硬、辛辣等食物后易发作。
1.1.3 进食或服用抑酸剂药物后可暂时缓解疼痛或止痛。
1.1.4 常伴有泛酸、嗳气、上腹部饱胀不适等消化不良的症状。
1.2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不同的临床表现
1.2.1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于秋末冬初,胃溃疡则不明显。
1.2.2 胃溃疡疼痛多见于上腹正中偏左,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多见于上腹正中偏右。
1.2.3 胃溃疡疼痛出现于餐后半小时,下次进餐前疼痛消失;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见于进餐后3-4小时,再次进餐后疼痛缓解后消失。
2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的辩证分型及治疗
2.1 气滞型(肝胃不和)胃脘胀满疼痛,两胁作胀,情志不舒则加重,胸闷、易怒、嗳气、食欲不振、舌苔薄白、脉沉弦。疏肝理气,以柴胡舒肝汤治之。
2.2 火郁型(肝胃郁热)胃脘灼热疼痛,痛势迫急,进食后疼痛不缓解或加重,嘈杂泛酸,口苦、口干,喜冷饮,烦躁易怒,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脉弦数。疏肝泄热,以丹栀解郁养血汤治之。
2.3 血瘀型(胃络瘀阻)上腹部刺痛或痛如刀割,痛有定处,拒按,食后痛甚,或吐血、便血。唇色青紫,舌质紫暗,苔薄白,脉涩而弦数。活血通络,不吐血、便血者,以桃仁承气汤治之;有吐血、便血者,以归脾汤治之。
2.4 中阳不振(脾胃虚寒)上腹部隐隐作痛,喜暖喜按,遇凉痛甚,劳累后以诱发,面色萎黄,四肢不温,疲乏无力,泛吐清水,大便稀溏,舌淡脉虚。温脾健胃,以黄芪建中汤治之。, 百拇医药(胡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