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6期
编号:12139029
护士职业性疲溃的表现及预防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2011年第6期
     [摘要]护士职业性疲溃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不良心理感受综合征,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会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士队伍的稳定。本文对护理职业性疲溃形成的原因、表现及预防措施进行了系统综述,希望引起护理执业者和护理管理者的重视。

    关键词: 护士 职业性疲溃 预防

    中图分类号:R19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63-02

    临床护理工作是一个琐碎复杂的职业,服务对象是各类疾病患者,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增长,医疗技术、护理知识的不断更新,给护士开展临床护理工作也带来更大的挑战和压力。如果这些压力持续存在,而且没有及时有效的排解,就可能对护士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职业性疲溃,对从事护理职业的感觉、态度、动机与期望产生不良经验和感受,可能表现出身体、情绪、态度及行为的改变,不仅影响自身健康,还影响护理质量的提高和护士队伍的稳定。
, http://www.100md.com
    1 职业性疲溃形成的原因

    护士职业性疲溃主要与护理工作压力有关:⑴工作时间长,工作量负荷重,且琐碎,易至职业疲劳。⑵工作环境无安全感,工作时精神极度紧张,经常发生突发事件,应急性强。⑶整天面对病痛和死亡,接触传染病人,给病人做放射性治疗和检查,具有职业危险性。⑷职责划分不明确、不具体,使护理人员不知道自己的职责。⑸护士被动执行治疗计划,参与决策机会少,社会地位低下。⑹人际关系复杂,护士不仅与患者极其家属接触频繁,而且也要和上下级、同事相处,搞好关系。⑺某些医院不重视护理工作,在政策上考虑护士利益少,易引起护士情绪低落,工作没有积极性。⑻护士自我期望值过高,易受压力影响。⑼护士工作能力低、方法不对,缺乏有效的支持系统也能造成职业性疲溃。

    2 职业性疲溃的表现

    疲溃不是偶然发生的,它是在长期的情绪紧张和压力下逐渐形成的。开始表现为情绪负荷过重,而后出现身体生理改变现象,此时对工作不感兴趣,没有积极性,态度消极,厌烦自己也厌烦别人,感到无能力完成所担负的工作。主要表现以下三个方面:⑴身体症状:食欲减退、疲倦、头痛、易感冒等,严重者可导致偏头痛、失眠、消化道不适及性功能失调等。⑵性格情绪及态度的改变:烦闷、易怒、易激惹。甚至抑郁、消极、冷漠,对工作没兴趣等。⑶行为的改变:如抽烟、喝酒或出现攻击行为。疲溃最常见的反映就是离职或换工作单位,甚至改行。
, 百拇医药
    3 如何预防职业性疲溃

    首先,管理者应引起重视。①在安排工作上要做到人尽其才,其才适用,根据综合能力安排。②可经常调换班次,防止职业性疲劳,尽可能的创造一个宽松安全的工作环境;③注意调节小环境内人际和谐团结的气氛,减轻心理压力,经常了解群体内情绪变化,给予心理疏导和支持,缓解不良压力,化解各种矛盾;④工作各职责层次清楚,透明,提供各种有利机会,让护士参与决策,表现他们的能力,实现他们的自我价值;⑤要舍身处地的为护理人员的利益着想,消除不良情绪,调动工作积极性,使各类护理人员共同进步。

    其次,护士更应加强自我调节。①从生理角度上要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多参加体育锻炼,培养良好的娱乐爱好,加强机体营养,适当休息。②从心理角度上要增加个体对抗压力的能力。人际交往时难免会遇到各种矛盾,这就要求个体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问题,不能否认或逃避问题的存在,分析问题所在,选择各种方法及时有效地解决消除问题,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应该如何解决,是否可以改变自己的情绪和思维,来化解矛盾。这样不断增强抵抗压力的能力。③要正确分析认识自己的性格,增强控制情绪能力,当遇到不良情绪时,要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排解,并采取恰当的方法来处理,可暂时回避,转移注意力,先冷静下来;也可采取宣泄的方法,如做运动,深呼吸,甚至大吼几声来缓解内心的闷气。④要建立良好的支持网络,亲友、家人、同事都可以做倾诉心扉的对象,寻求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对缓解压力起者重要作用,自己在情绪不良时对待问题难免片面(钻牛角),亲朋好友的开导也许会让你心情豁然开朗,重新认识矛盾,从而问题迎刃而解。⑤增强自信心,学会宽以待人,根据自己的客观实际情况来设定目标。当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要保持平常心态,尊重他人的信仰,不侵犯他人的利益,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参考文献

    [1] 尚少梅,张磊,金晓燕,张岩,吴雪,王雪梅.ICU护士工作倦怠感与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7,08.

    [2] 杨永丽,张露,杨丽.护工工作压力源及疲溃感的调查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6,22., http://www.100md.com(王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