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1)
第1页 |
参见附件(2794KB,3页)。
【摘要】 目的 研究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方法 将88例ESS评分及Barthel ADL指数评分基本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四组:常规药物加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的治疗组(22例);丁苯酞胶囊加常规药物的对照组A(22例);丁苯酞胶囊、奥扎格雷钠加常规药物的对照组B组(22例);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加常规药物的对照组C组(22例);比较治疗组与各对照组治疗7 d、14 d后的ESS评分和Barthel AD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A、B、C治疗后ESS评分、Barthel ADL指数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 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三药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丁苯酞单独使用或联合依达拉奉或奥扎格雷钠任何一种药物更有效地减少治疗后7 d和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
关键词:脑梗死 丁苯酞胶囊 依达拉奉 奥扎格雷钠
中图分类号:R7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049-03
急性脑梗死是神经内科常见病,这种疾病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是引起致死或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大部分专家认为早期治疗能明显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降低致死或致残率。对于超早期(发病6 h内)脑梗死患者给予溶栓治疗效果最理想这已成共识,但由于许多患者缺乏认识,来诊时已经超过溶栓时间窗等原因,所以在我国仅有不足1%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能得到溶栓治疗,对于如何更好提高非溶栓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已成为各位神经内科医生共同面临的课题。丁苯酞是一类新型的抗脑缺血药,它作用于脑缺血病理的多个环节,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治疗效果;而新型神经保护剂依达拉奉是自由基清除剂,奥扎格雷钠是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两种药物也能改善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但丁苯酞胶囊与以上两药联合是否更有效,目前国内外仍少有报道,为此我们探讨丁苯酞胶囊、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钠三者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结果发现三药联合比丁苯酞胶囊单药应用或者两药联合治疗效果更好。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我院2008年4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且满足下列条件:①发病48 h内;②年龄50~80岁;③无全身严重并发症,头颅CT或核磁共振成像(MRI)除外脑出血;④首次发病或既往有脑卒中病史,但无后遗症,且入院前未经特殊治疗。将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22例。治疗组22例:男l4例,女8例,年龄51~78岁,平均63.3岁,平均发病时间6.1~18.3 h;对照组A22例:男10例,女12例,年龄48~73岁,平均60.5岁,平均发病时间6.5~19.8 h;对照组B22例:男11例,女11例,年龄49~70岁,平均61.2岁,平均发病时间6.4~17.4 h;对照组C22例:男8例,女14例,年龄50~70岁,平均62.6岁,平均发病时间6.2~18.6 h 。 4组发病时间、年龄、伴发疾病、既往史、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见表1、2)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常规用药:均按照中国脑血管病指南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血栓通0.5 S/d静脉滴注,胞二磷胆碱1.0 g/d静脉滴注,以上用药连用14 d。治疗组: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每片0.1g,每次服2片,每日3次,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静脉滴注,奥扎格雷纳80mg,2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A: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每片0.1g,每次服2片,每日3次。对照组B: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苯酞每片0.1g,每次服2片,每日3次,奥扎格雷纳80mg,2次/d,静脉滴注。对照组C:常规用药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每片0.1g,每次服2片,每日3次,依达拉奉30 mg/次,2次/d,静脉滴注。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均治疗7d、14d就、后进行疗效评估。
1.3 观察指标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实验室指标包括血常规、凝血全套、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辅助检查包括心电图、头颅CT和/或头颅MRI检查。观察时间从开始用药第1~14d;头颅CT在入院后48小时及14d各复查1次;其余检查随病情而定。
1.4 疗效评价
以ESS和ADL评分判断疗效。分别以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的ESS评分及ADL指数评定结果作为判断疗效的主要标准。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相互比较采用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7 d、14 d神经功能评定ESS评分比较见表1。
表1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7 d、14 d神经功能评定ESS评分比较
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
7d14d
治疗组2237.92±12.9059.17±10.5078.17±13.02
对照组A2238.25±11.2345.11±11.5460.15±11.35
对照组B2237.49±10.5544.23±10.8459.20±12.50
对照组C2238.35±11.7346.73±10.5461.64±11.30
注:治疗前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各组内比较,P<0.05;不同治疗时间后各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P<0.05。
从表1可见治疗前各组ESS评分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应时间点各组ES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O1);治疗后相应时间点治疗组ESS评分较各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P<0.O1)。
2.2 各组患者治疗前后7 d、14 dBarthel ADL指数评定结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794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