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39066
龙胆泻肝汤的组方配伍规律及临床应用研究
http://www.100md.com 2011年3月15日 张秀玲
第1页

    参见附件(2623KB,3页)。

     【摘要】 龙胆泻肝汤目前在临床用治疾病种类达80多种,分布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之中,这些疾病也可用肝胆实火、湿热来概括。笔者通过龙胆泻肝汤的组方配伍来揭示其证治规律,以龙胆泻肝汤治疗心肝火旺型失眠60例为例,来说明掌握本方运用要点,能提高用方的准确性,增强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龙胆泻肝汤(龙胆草、黄芩、焦山栀、柴胡、泽泻、车前子等)治疗心肝火旺型失眠30例,设立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谷维素。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心肝火旺型失眠收到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龙胆泻肝汤 组方 配伍 应用

    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06-0113-03

    1 组方配伍

    龙胆泻肝汤出自何处,一直争论不一。主要看法有两种,一是出自《兰室秘藏》,因现在查之有据的方剂文献,最早见龙胆泻肝汤方名者,为李东垣的《兰室秘藏》;一是见于《医方集解》,《医方集解》龙胆泻肝汤条下注引自《局方》,但遍查现存《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未见此方。由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曾多次修订增补,是否曾载有过龙胆泻肝汤,现难以定论。两书中方剂组成略有差异,《医方集解》中有黄芩、山栀、甘草,而《兰室秘藏》中无此3味,其余药物相同。

    本方由龙胆草、黄芩、山栀、柴胡、当归、生地黄、木通、车前子、泽泻、甘草等10味药组成,大体可分为4部分:①苦寒泻火药。龙胆草大苦大寒,归肝、胆经,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配伍苦寒的黄芩、山栀协助龙胆草清泻肝胆实火,通过苦寒直折的方法,使火降热清。②渗湿泄热药。木通苦寒利水泄热,泽泻甘淡而寒,善泄下焦湿热,车前子甘寒利水通淋,三药配伍,可增强清热利湿之力,使肝火、湿热从水道排出。③滋阴补肝药。肝脏体阴而用阳,主藏血。火热内扰,易伤阴血,苦寒、渗利之品亦会再伤其阴。肝脏阴血受到损伤,阴不能制阳,将使肝火更旺,故方中配伍了生地、当归养血滋阴,使邪去而阴血不伤,滋阴以制约肝火,诚如《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所述:“用龙胆草泻肝胆实火,以柴胡为肝使,以甘草缓肝急,佐以芩、栀、通、泽、车前辈大利前阴,使诸湿热有所从出也。

    2 证治规律

    由本方的组成、功用可知,其主治证候的病位在肝胆经,病因为实火、湿热,所出现的症状皆与此有关。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沿下肢内前侧上行,入股中,绕阴部,挟胃属肝络胆,分布于胸胁,循喉咙,连目系,上入巅顶。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环绕分布于耳前后,入耳中,至缺盆分为2支:其一支下行入股中,绕阴部边缘;另一支分布于胸胁。肝胆实火循经上逆,则头痛,目赤,口苦,耳聋;实火或湿热蕴结于中,则见胁痛,黄疸;湿热之邪循经下注,又可见阴痒,阴肿,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湿热带下等。龙胆泻肝汤目前在临床用治疾病种类达80多种[1],分布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之中。 舌脉出现的频次及百分比如下表:

    苔黄舌红脉弦脉数苔腻脉滑

    频次1431271271086952

    %86.176.576.565.141.631.3

    从这一统计结果,结合本方主治证的病因、病位,笔者认为龙胆泻肝汤的运用要点应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口苦,②尿浊,③便秘,④舌红,⑤苔黄,⑥脉弦。掌握本方运用要点,自能提高用方的准确性,增强疗效。

    3 临床应用研究

    笔者以龙胆泻肝汤治疗心肝火旺型失眠60例,取得较好疗效。

    临床资料: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2]中有关失眠的诊断标准,选取病例,排除躯体疾病或脑器质性疾病引起的失眠,排除精神障碍症状引起的失眠及乙醇、咖啡、茶或药物依赖引起的失眠。临床表现为失眠、目赤耳鸣、烦躁不安,心烦口苦,便秘,舌红苔黄腻,脉弦数。中医辨证符合心肝火旺型。

    患者来自我校附院门诊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23~60岁,平均43.5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70.8天。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5~58岁,平均42.7岁,病程1个月~5年,平均71.6天。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经统计学处理,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舒乐安定2mg,睡前服用,谷维素20mg,日3次。疗程4周。治疗组以龙胆泻肝汤加减为主,处方:龙胆草、黄芩、焦山栀、车前子各10g,柴胡、泽泻、生地、当归、酸枣仁各12g,生龙骨、生牡蛎各20g,通草、淡竹叶各6g、合欢皮、郁金各15g。水煎服,每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300ml,分早晚两次温服,疗程为4周。嘱咐患者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晚餐宜清淡,不宜过饱,忌饮浓茶、咖啡等,睡眠环境要安宁。观察治疗前后睡眠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结果:

    ①两组总体情况 治疗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临床治愈3,显效6,有效11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66.6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表 两组间疗效比较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306128486.67

    对照组3036111066.67

    ②两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未发现任何不良反应,仅2例尿多,不需特殊处理。对照组乏力5例,视力模糊2例,未做特殊处理,未发现其他不良反应。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加,失眠越来越多地表现为心肝火旺型,症见失眠多梦,急躁易怒,口干口苦,便干溲赤,舌红,苔黄,脉弦数等。治宜清肝泻火,镇心安神。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本组患者为男性居多,平时应酬多,工作压力大。发病多由情志诱发,肝气失于疏泄,郁积化火,继而导致心火亢盛,心肝火旺,扰及心神,而发为失眠。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黄芩、山栀清肝泻火,紧切病机,泽泻、车前子清利湿热,生地、当归滋阴养血,柴胡舒畅肝胆之气,通草、淡竹叶清心去火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23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