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164771
腔内灌注化疗联合体外高频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5日 李华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腔内灌注化疗联合局部热疗对恶性腔内积液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回顾分析32例胸腹水患者。分为A、B两组,A组14例为单纯腔内化疗组,先行腔内中心静脉置管抽液后注入化疗药物,B组18例为热化疗组,行腔内中心静脉置管抽液后化疗联合热疗。两组均为每周1~2次,共3~5次,评价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毒副作用。结果A组患者CR为42.86%,PR为28.57% ,有效率(CR+PR)为71.43%; B组患者CR为55.55%,PR为27.78%,有效率(CR+PR)为83.3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副作用方面,消化道反应(Ⅰ°+Ⅱ°)与血液性毒性(Ⅰ°+Ⅱ°)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腔内灌注化疗联合局部热疗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较单纯腔内化疗疗效高,耐受性良好。

    关键词:恶性胸腹腔积液局部热疗腔内灌注化疗

    中图分类号:R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036-03

    癌性胸腹水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大量胸腹水可引起呼吸、循环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积极处理恶性胸腹水就成为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国内彭楠等报道,热疗与化疗有协同作用,同时又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1],因此,二者联合治疗恶性胸腹腔积液是安全有效的。我科自2006年1月~2011年6月共收治恶性胸腹水患者32例,对其采用单纯腔内灌注化疗及腔内化疗联合局部热疗。现报告分析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

    2006年1月~2011年6月共收治恶性胸腹水患者32例,均经病理学证实,经胸片或B超证实有中到大量胸腹腔积液,KPS>60分,分为单纯腔内灌注化疗(A组)及腔内化疗联合局部热疗(B组)两组,两组患者病种分布及一般情况见下表1。

    1.2 治疗方法

    1.2.1腔内化疗。所有患者均经由B超定位,予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缓慢放出腔内积液,引流量胸水为1000~1500ml/次,腹水以1500~2000ml/次为宜,引流后以顺铂80~100mg腔内注入,闭管,并嘱患者变换体位以使药物与胸腹膜充分接触,灌注化疗1~2次/周,共3~5次。

    1.2.2 局部热疗。B组患者均在腔内注药后立即予以局部热疗,采用HG-2000体外高频热疗机给患者局部加温,温度控制在40℃~42℃之间,并维持60分钟。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X2检验

    2结果

    2.1 体腔积液控制情况

    根据WHO癌性渗出液疗效评定标准分为完全缓解(CR):积液完全吸收持续4周以上;部分缓解(PR):积液吸收50%以上持续4周以上;无变化(NC)积液减少不足50%,增加不足25%;进展(PD):积液增加大于25%,见表2。

    2.2 毒副反应

    化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主要是消化道反应和骨髓抑制,均为Ⅰ~Ⅱ°,其发生率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讨论

    恶性胸腹腔积液是晚期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之一,多为晚期肺癌、乳腺癌、胃肠道肿瘤、卵巢癌及胸腹膜间皮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细胞累及胸腹膜所致,大量胸腹水常导致呼吸困难、胸背胀痛、腹胀、纳差等不适,最终可致呼吸系统、循环系统衰竭而死亡。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恶性体腔积液,国内已有较多报道,取得良好效果[2、3]。国外学者研究,腹腔内热灌注化疗治疗晚期消化道肿瘤,特别是合并腹水者效果理想,可明显延长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4]。局部热疗可使腔内灌注液维持一定的高温且持续较长时间,从而提高治疗效果。顺铂行腔内灌注化疗后联合局部热疗治疗恶性体腔积液的原理为:加温可破坏肿瘤细胞膜的稳定性,有利于化疗药物的渗透和吸收;[5]顺铂腔内灌注可形成局部高浓度,受热后有明显的药代动力学优越性,显著提高化疗药物对肿瘤的杀伤性;微波加热可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改善局部血液供应,增强吞噬细胞能力,加速胸腹水的有效吸收。本研究所用HG-2000体外高频热疗机,是珠海市和佳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国外先进科技,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非介入治疗与传统的理疗方法完美的结合起来,它采用高频透热疗法(EEFH)通过体外电极对人体进行透热治疗,治疗过程微机控制。由于腔内积液的散热能力较差,热在局部积聚,导致胸腹腔内的积液温度较全身温度高出1℃~3℃,保证了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楠,赵彼得.临床肿瘤热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50~98.

    [2] 焦升超,姚如升,张海平,等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0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