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1717KB,2页)。
【摘要】目的 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提高儿童保健服务质量,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方法 对巴彦淖尔市2010年死亡监测点中的39例儿童进行评审分析。结果 2010年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死亡率为10.62‰,死因顺位前五位分别是: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颅内出血、其他先天异常。结论 不可避免死亡12例,占30.8%,可避免死亡6例,占15.4%,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1例,占53.8%。结论:普及健康宣教,加强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推广适宜技术规范,提高产、儿科医疗保健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是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 分析 评审
中图分类号:R1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51-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群众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和基础健康保健服务状况的一个主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及时发现死亡儿童在医疗保健服务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提高产、儿科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巴彦淖尔市妇幼保健所组织专家对2010年巴彦淖尔市3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评审。
1 资料与方法
1.1 监测范围: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2个县区)中从出生到差一天不满5岁的儿童。
1.2 监测方法:根据妇幼卫生统计年报表,收集监测乡(镇)经过数据查漏即质量控制之后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调查表、儿童死亡报告卡、0-4岁儿童死亡情况报表,逐个进行统计,死亡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
1.3 评审办法:各县区监测点每季度组织专家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逐一进行评审,市级评审专家组每半年对发生在监测点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疑难、典型及有共性的病例进行评审。评审专家从围产期保健、家庭背景、抢救过程、治疗、用药等多个方面对每一例儿童死亡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可避免的或可补救的因素,以便改善5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减少死亡率。
2 结果
2.1 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2010年全市监测点活产数3671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39例,死亡率10.62‰,其中男性9例,女性30例;死亡年龄早期新生儿22例,新生儿28例,1岁以内34例,1-4岁5例。
2.2 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颅内出血、其他先天异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意外窒息、肺炎、腹泻、脊柱裂。见表1
表1 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死因早产低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颅内出血其他先天异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意外窒息肺炎腹泻脊柱裂双侧额颞中脑发育不良溺水咽炎、气管发育不良脑积水
例数865442211111111
构成比(%)20.515.412.810.310.35.15.12.62.62.62.62.62.62.62.6
2.3 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及构成:死在医院的26例,占66.67%。死亡在途中的1例,占2.56%;死亡在家中的12例,占30.77%。其中个人就诊延误的12例,医疗处理延误的8例。
2.4 影响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在2010年影响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个人、家庭及各级医疗保健部门都存在知识技能问题,其中个人家庭知识技能占42.34%,个人家庭的态度问题占28.45%,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占8.23%。
2.5 评审结果 按照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方案要求,经市级专家组评审分析,不可避免死亡12例,占30.8%,可避免死亡6例,占15.4%,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1例,占53.9%,见表2。
表2 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
评审等级早产低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颅内出血其他先天异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意外窒息肺炎腹泻脊柱裂双侧额颞中脑发育不良溺水咽炎、气管发育不良脑积水合计构成比(%)
不可避免死亡221221111230.8
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543421112153.9
可避免死亡111111615.4
3 讨论
3.1 2010年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84‰,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62‰,监测点儿童死亡率高于全市儿童死亡率,接近全国的水平,说明监测点漏报情况较少;但全市5岁以下儿童总体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仍反映我市监测工作存在一定漏报问题,特别是基层网络管理薄弱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卫生业务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健全三级监测网络,特别要加强基层网底的工作,提高基层妇幼人员的待遇,并认真做好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
3.2 构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颅内出血、其他先天异常。提示我们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转诊,发现孕妇及胎儿异常要及早处理;同时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加强婚前保健检查及早发现胎儿畸形;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通过短期培训和定期进修提高产、儿科人员的临床专业技能,特别是高危急救能力及异常新生儿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加强产、儿科合作。
3.3 在39例死亡的儿童中,死在家中和途中的为13例,占33.33%,有1/3的孩子未就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家长认为病情不重,对某些疾病认识不清,未及时就医,②因病情进展快或发生意外的儿童,家长来不及送医院;③对一些危重儿、出生缺陷儿采取放弃治疗,④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交通不便、风俗习惯等因素不送医院;⑤还存在计划外生育、弃婴的情况。因此应加强群众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做到早识别、早诊治;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贫困救助政策,为贫困家庭的儿童生存提供有利的保障。
3.4 影响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一是个人家庭知识技能问题占42.34%,提示应在全社会普及妇幼卫生保健知识,特别是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二是个人家庭的态度问题占28.45%,个别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发现的异常情况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进行规范治疗;还有一部分过早放弃治疗,因此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三是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人员的知识技能占8.23%,基层医务人员在对危重症的识别、抢救、和治疗方面知识欠缺,存在对高危认识不足,对产程处理不当,未能正确规范使用药物以及产、儿科医护人员没有掌握正确的新生儿复苏技能等情况,因此要不断的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71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