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204692
浅谈留学生医学汉语教学方法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 2012年第3期
     [摘要] 医学汉语是为在中国相关医科院校或医院进行医学知识学习、见习、实习或从事相关工作的外国留学生设置的专业汉语课程,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生活和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留学生对于学习汉语的要求多元化、专业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本文旨在针对留学生医学汉语教学中学生面临的一些问题,对医学汉语教学方法进行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医学汉语;低年级词汇学习;高年级医学英汉双语角

    中图分类号:R-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79-02

    1导言

    随着我国留学生教育事业和医学事业的发展, 以学习西医和中医为目的的医科类留学生规模越来越大。医学汉语是为在中国相关医科院校或医院进行医学知识学习、见习、实习或从事相关工作的外国留学生设置的专业汉语课程,以适应学生在华学习生活和后期接触病人的需要。作为一门工具课, 医学汉语与学生的学习目的及利益联系紧密,倍受医科留学生的青睐,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需求旺盛。从教育学的视角看,医学汉语教学应具有三重性质:一方面,它要以教育学为基础理论之一,其自身已属于教育学的研究范畴;另一方面,它在教育学领域里又具有特殊性,即它的对外性。最重要的是,它还具有医学实用性。这中间存在着一个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医学汉语实则是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当学习者来自不同文化种群或不同国家,而其又以专业实用性语言学习为主要目的,到底要怎样引导他们对专业汉语及相关的中国文化的进行理解从而实践?现代高校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医学汉语教学中更多的是希望实现将语言发展为理解文化及专业实践的多元工具,成为以汉语作为技能训练手段, 以医学知识作为讲授内容的专业汉语教学。
, 百拇医药
    2关于医学汉语教学方法的几点思考

    2.1 医学汉语的基础也可从低年级做起

    医科类留学生在华学习有两个因素至关重要,且应该在最初阶段就基本解决。一是语言障碍,二是对所在国社会及文化的适应。虽不直接体现在专业教育之中,但这两个因素却贯穿于留学过程的始终。医科类留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多半采取“英文授课”的方式,而此方法无形中造成了留学生在汉语的大环境下产生一定的“文化休克”的现象。语言交流障碍将使学生封闭在狭小的环境中,不能获得全面的知识,这样就无法培养出高质量的留学生。就整个医科教育的培养目标来看,医学汉语教育是一个基础性的环节。以重庆医科大学培养计划为例,临床医学专业的留学生培养计划是六年,汉语教授学习时间是入校的前三年半,后为实习、见习时间。基础汉语课程为前第一、二年,医学汉语课程时间为后一年半。

    尽管如此,高年级留学生面对充满了生僻医学词汇的临床实习仍旧困难重重:无法与患者交流, 看不懂病历及临床化验单,难以实施体格检查、临床操作, 无法书写病历、处方等医疗文件等。其实,在华学习的第二年,学生在专业课学习中,已掌握入门的一些医学知识,而基础汉语教学中也应注重帮助学生积累医学汉语词汇,在日常交流中,除了基础汉语的交流外,应教会学生一些汉字结构简单的常用疾病、药剂、药物和医院科室等名称,例如说:“肺炎”、“呕吐”、“胃出血”、“甲亢”、“心得安”、“呼吸内科”等词汇,以帮助学习在高年级时尽快的进入专业医学汉语的学习中。如此,不仅可提高医科类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兴趣,也能为高年级学生读病历摘要、写病历、临床医学实践打下基础。因此加强并快速提高留学生汉语水平特别是医学汉语水平对医学留学生来说极为重要。
, http://www.100md.com
    2.2 高年级医学汉语教学可发展医学英汉双语角

    医学汉语作为对外汉语的一门分支,如果只把它定位在满足留学生语言技术能力学习的需要,医学汉语教学就是单纯意义上的语言符号教学;而如果把它定位于实现医学专业跨文化交际,培养多元人文素质的方法,那么它就归属于多元文化的理解工具。留学生学习医学汉语是其在临床实习过程中至关重要准备的阶段, 是医科学生通过临床实践活动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化为独立处理患者和预防疾病能力的关键环节[1]。而第二语言习得仅靠课堂的讲授远远不够, 在情景语境(environment)中学习是非常重要的途径。以重庆医科大学为例,医学汉语课堂外的汉语教学环境优势却并未充分利用。通过对其留学生的抽样调查发现, 81%的留学生愿与中国临床专业学生交朋友以提高其医学汉语水平。重庆医科大学留学生大部分为印度籍,其有“小团体扎堆”现象,住宿相对集中,绝大多数留学生苦于没有机会与中国学生进行大量交流,也就不能在真正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汉语[2]。其实我们可以借鉴海外“孔子学院”开展“汉语角”的形式,为中国医科类留学生提供汉语练习及专业交流的机会。从人员征集上来说,为了达到会话效果,参加人员的医学知识水平应相当,因此需将参加人员按医学课程的学习进度分为不同小组, 如大学三年级的医学留学生与同年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中国学生为一组,然后在组内采用自由组合的方式结为语伴。另外,考虑到英汉双语角的特殊性,即每次交流都要说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因此入选的对象必须遵守相应的规定,不能只求索取不讲奉献,即在活动中只练自己需要的外语,而不帮助对方练习相应的外语,若出现类似情况,则需任课教师进行正确引导[3]。而教师亦可规定交流题目,医学英汉双语角的每次活动必须有其核心话题,以使参加者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资料准备,每次英语角结束时确定下次的主题,并填写自我评估表,同时可让学生提出意见或建议。
, 百拇医药
    3 结语

    综上所述,医科院校留学生医学汉语教学在我国尚处起步阶段。本文着重阐述了医学汉语教学中,低年级学生可注重专业汉语词汇学习,而高年级学生可利用医学英汉双语角这一形式,以交际性和实用性为核心, 培养留学生在汉语语境中进行专业交流。但如上所述,医学汉语教学方式方法仍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改进和完善,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本文只是初探,希望能以此推动留学生在华医学汉语学习及临床实践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林勋,蒋健,余小萍. 中医专业七年制学生临床实习存在问题及对策[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6, 20(2) : 6~8.

    [2] 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讲义)[M]. 北京: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印, 1996:45.

    [3] 张曦.浅谈医科院校留学生汉语教学[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07,(6)., 百拇医药(谭雅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