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2年第3期
编号:12204745
浅谈艾滋病的防治策略及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 2012年第3期
     [摘要] 艾滋病(AIDS),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被称为“史后世纪的瘟疫”。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速,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目前对于艾滋病还没有能够有效治愈的方法。文章主要讲述了艾滋病的特征和致病机制,对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作了简要介绍,就如何在人群中开展有效的防治措施作出了探讨,讲解了关于艾滋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艾滋病;流行现状;防治策略

    中图分类号:R1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251-03

    艾滋病于1981年在美国首次被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所导致的传染性疾病。艾滋病病毒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以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T4淋巴细胞。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免疫力。人体由此失去大部分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最终因容易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虽然全世界众多医学研究人员为防治艾滋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至今尚未研制出能够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

    现已经证实的艾滋病传染途径有三种: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情况下艾滋病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艾滋病虽然很可怕,但该病毒的传播力并不是很强,它不会通过我们平日的正常交流活动来传播。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有效阻止,是能够预防的。

    一、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现状

    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形势日趋严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例报告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经初步统计至2003年底我国的艾滋病感染者已达84万。而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年正以接近40%的速度高速增加,中国已经处于艾滋病爆发流行的前沿,形势不容乐观。在中国,艾滋病病毒目前已蔓延到各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而每一个地区在各个方面又各有其特殊的情况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76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