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204532
心理咨询方法在捐血站捐血咨询工作中的应用(2)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孙淑君 杨红 肖忠 邓清
第1页

    参见附件。

     本原则为捐血心理咨询中最为重要的原则,它既是捐血站与捐血者确立相互信任的咨询关系的前提,必须充分保护捐血者的利益和隐私,不公开、防泄漏。

    3.1.2时间限定的原则

    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咨询时间一般规定为每次10分钟左右(初次受理时,时间可以延长)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间隔。

    3.1.3“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原则

    捐血心理咨询的大门向社会永远是敞开的。到心理咨询室求询的捐血者必须出于完全自愿,既然是自愿来也可以自愿离去。

    3.1.4情感限定的原则

    心理咨询的场面设定时,设立独立咨询室,单独接待。

    3.1.5捐血决定延期的原则

    心理咨询期间,由于来访者情绪不稳和动摇,由于精神受打击,可建议其延期捐血。

    3.1.6伦理原则

    心理咨询的开展必须一定的伦理规范为约束力。捐血知情同意和保密原则。

    3.2对待初次捐血者和固定捐血者的策略

    初次捐血者一般对捐血知识了解少,甚至有许多误解,多有紧张心理[2],是捐血咨询的重点所在,处理不好,易发生捐血不良反应或导致捐血者的流失。既影响采血工作的正常开展,又会影响到其他捐血者的情绪,更会影响该捐血者下次捐血的决心。解决对策:热情接待,微笑服务,态度温和,语言体贴。在较短的时间里感受血站可信,对采血服务认同。请其阅读捐血知识,介绍志愿者为其解答捐血过程及体会,本次捐血心理咨询采用了“咨询工作者要帮助进行情景构造。”的方法,带其到采血间参观采血过程。

    固定捐血者,对于维持无偿捐血可持续发展意义重要。固定捐血者深圳市已占60%以上。解决对策:提升服务。经常开展表彰、联谊活动,增加自信、荣誉感,从而强化自我完善的爱心活动对本人是一种社会爱心参与[3]。

    3.3对待暂时不能捐血和永久不能捐血的捐血者的策略

    暂时不能捐血者一般是指体检和血液检验某项不合格,有些人不能接受暂时不能捐血的事实,此时如果做不好解释工作就会打击其捐血积极性。解决对策: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每位捐血者都给予指导,指导其在今后的生活中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健康生活。

    终身不能捐血者,多因为器质性疾病或输血传播性疾病如艾滋病、梅毒、乙肝。他们在初次咨询时或初次捐血后被告知将终身不能再次捐血,这类捐血者可能不能接受这样的事实,甚至会情绪失控。本次捐血心理咨询采用相互交谈。解决对策:专人指导,态度热情,表示同情理解,指导其积极到专科医院就诊[4]。注意保护其隐私。

    3.4对待抑郁自卑的捐血者的策略

    被咨询者容易表现抑郁寡言的样子。这种情况往往与被咨询者生活打击有关。他们不真实填写自己捐血信息,将捐血作为发泄情绪的方式,短期内多次捐血,造成自体伤害。工作人员不容易准确地从中获得准确的信息,存在安全隐患。咨询中给捐血者以帮助、启发、暗示和教育的过程的方法。

    解决对策:热情服务,例如微笑服务,给其倒杯水,从心里暗示角度让来咨询者感觉自己的地位正在被尊重。医务人员发现情绪低落的被咨询者谈心,在休息大厅阅读宣传资料,听音乐看电视等。及时安慰其注意休息,调节心态。建立健康的捐血态度。在心情好,情绪好的状态下捐血可以减少捐血不良反应的发生[5]。

    3.5对待捐血者的家属和陪同人等潜在捐血者的策略

    在接待捐血者的同时,其家属、陪同人也会主动向工作人员询问捐血的知识,也有积极的捐血计划,对自身身体状况估计不足,自信不够,犹豫不决。捐血者的家属和陪人其实在接受捐血站的爱心行为的影响是一群潜在的捐血者,工作人员主动宣传和热情接待就可能其成为本次捐血者,或近期的捐血者[6]。

    解决对策:接待家属、陪人时,热情服务,介绍捐血的体会,并带其到捐血现场交流,鼓励健康者积极捐血。

    参考文献

    [1] 马青明著.心理咨询与心理卫生新论[M].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58.

    [2] 孟宪军,史志旭,张彩霞.等.捐血者捐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J].临床输血与检验,2006,8(4):333~334.

    [3] 陈璞,陶红.无偿捐血次数的影响因数分析几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6):421~422.

    [4] 李玉笑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680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