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临床医学学刊》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编号:12204658
益脑胶囊与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分散片联合治疗血管性痴呆疗效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2月1日 黄义松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观察益脑胶囊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分散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常规给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分散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脑胶囊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脑循环动力学指标。结果:经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益脑胶囊是一种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有效中药制剂,与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分散片联合应用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益脑胶囊;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分散片;血管性痴呆

    中图分类号:R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127-03

    血管性痴呆是由各种脑血管疾病所引起的脑功能障碍而产生的获得性智能损伤综合征[1],主要以认知、记忆、言语、情感、性格等方面的精神减退或消失为临床表现,随着人口的不断老龄化,其发病率也在逐年升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较为严重的负担。近年来,我院应用益脑胶囊联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分散片治疗老年性痴呆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与单纯应用甲磺酸二氢麦角分散片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住院及门诊接受诊治的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有脑血管疾病病史,且认知功能损害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均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2]中有关血管性痴呆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老年呆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3]中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为初次来院治疗,入院前1周内无精神类药物治疗史。男46例,女38例,年龄52~76岁,平均(64.6±9.3)岁,病程6个月~2年,平均(12.6±7.2)个月。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包括定向力、语言能力、注意力和计算力、记忆力、回忆能力)进行评分,MMSE评分均≤26分,同时结合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确定患者病情为轻度和中度。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MMSE评分及病情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排除重度血管性痴呆以及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及其他精神病患者。

    1.2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分散片(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1 mg/粒,批号:国药准字H20080766)2粒/次,3次/d,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脑胶囊(福州闵海药业有限公司,0.3 g/粒,批号:国药准字Z35020169)3粒/次,3次/d。以治疗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

    1.3观察指标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脑循环动力学测定,主要测定两侧颈总动脉最小血流量(Qmin)、最小血流速度(Vmin)、阻力指数(RI)。

    1.4疗效评价标准根据治疗前后的患者主要症状及MMSE评分改善情况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显效: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主要精神症状基本消失,能正确回答问题,生活能够自理,能进行一般社会活动,MMSE评分增加≥20%;有效: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主要精神症状有所减轻,回答问题基本正确但较为迟钝,生活基本能够自理,MMSE评分增加12%~19%;无效:治疗一个疗程后,患者主要精神症状无改善或继续加重,无法正确回答问题,生活不能自理,MMSE评分增加<12%。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5统计学处理应用PEMS 3.1医学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一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42例患者中显效27例(64.3%),有效10例(23.8%),无效5例(11.9 %),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42例中显效18例(42.9%),有效12例(28.6%),无效12例(28.6 %),总有效率71.4%。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

    2.2两组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治疗一个疗程后,两组患者MMSE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MMSE评分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三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评分比较( ±s)

    组别例数MMSE评分(分)

    治疗前治疗后改善程度

    治疗组4220.2±3.728.6±3.3*9.4±5.8△

    对照组4220.8±4.124.3±3.5*5.5±3.4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两组治疗前后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脑循环动力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改善更为显著(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脑循环动力学指标比较( ±s)

    组别时间Qmin(cm/s)Vmin(L/min)RI

    治疗组

    (42例)治疗前10.22±2.343.73±1.850.69±0.04

    治疗后12.94±2.27*△4.31±1.39*△0.62±0.02*△

    对照组

    (42例)治疗前10.35±2.273.81±1.840.68±0.04

    治疗后11.63±2.58*4.16±1.67*0.66±0.03*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讨论

    血管性痴呆主要由脑血管疾病致脑组织损害所引起,具有阶梯样加重的特点,在中医被纳入痴呆范畴。脑梗死性痴呆在血管性痴呆中最为常见,多发性脑梗死往往导致脑组织灌流量减少,降低了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使得脑代谢率下降,导致患者出现认知功能下降、思维过程缓慢等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并不断发展为血管性痴呆。中医学理论认为脑髓失养、脾肾气血亏虚、脏腑失调是导致痴呆的必要条件,痰瘀阻络、脑髓空虚是其形成的关键环节,在治疗上应补虚泻实、标本兼顾。益脑胶囊主要由龟甲胶、人参、远志、麦冬、五味子等中药组成,具有滋肾健脑、补气养阴及益智安神等功效,已有实验研究证实其具有改善记忆及促智作用[4]。其主要成分中龟甲胶等具有益肾、养血、补心、镇静及抗疲劳作用,人参具有保护脑细胞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抗缺氧等作用[5,6]。诸药合用,使脑髓得肾精之充盈、气血之滋养,气血通利,神清脑健。同时配合甲磺酸二氢麦角碱有效缩短脑循环时间,改善脑电活动及受损组织的代谢活动的作用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521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