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1年第2期
编号:12084629
鞭炮引领真年味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月15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11年第2期
     忽然听到了久违的鞭炮声。

    “砰——乓!”

    轰鸣时,孩子是欢蹦乱跳的,更多的人是眉梢舒展的。

    无数个“砰——乓”中先是来自眼睛和耳朵的给力冲击,像阵雨前的闪电和雷鸣,只见黑眼珠白眼仁儿上火光一闪,然后就是劈劈啪啪轰轰烈烈的爆炸,此起彼伏,永无休止。那情景,真是让人兴奋和享受。

    轰鸣过后一幅美丽的景象诞生:大地一片五颜六色的花纸,在风的吹拂下、翩翩起舞,密密麻麻的带有吉庆佑才的通红碎屑铺满大地,到处是燃烧未尽的火药味,阐述着生命的延续和生活的更新。

    一瞬间,让记者觉得这“鞭炮声声”意义何其重大。

    很多人认为放鞭炮仅仅是为了热闹,其实热闹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敲锣打鼓,为什么一定要用鞭炮呢?
, 百拇医药
    鞭炮声声,图得是过年的喜庆热闹。度过的是快乐无忧的童年,送走的是一去不复返的岁月,寄托的是一代又一代人最美好的愿望。

    婚礼要放鞭炮,新店开张要放鞭炮,建房仪式也要放鞭炮,其实这些都是由春节放鞭炮引申而来的。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放鞭炮是象征新事物、新生命的诞生。

    爆竹又被人们称为“爆竿”,亦称“爆仗”、“炮仗”、“鞭炮”,是将一支支较长的竹竿逐节燃烧,连续发出爆破之声。它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待第一声鸡啼响起,或是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此起彼伏,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就这样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南昌诗人来鹄的《早春》诗句:“新历才将半纸开,小亭犹聚爆竿灰。”描述的就是当时春节燃烧竹竿的情景。
, 百拇医药
    《荊楚岁时记》中载: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春秋谓之端日,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赶走妖魔鬼怪,使人类的生命得到保证。

    当时没有火药,没有纸张,人们便用火烧竹子,使之爆裂发声,以驱逐瘟神,鬼怪,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真情年味爆打仗张

    又过年了,耳边就响起了鞭炮声,就不禁为之雀跃,欣喜之状溢于言表,心中的“冰山”无形中也被“炸”裂了:惊雷响起火光绽,纸屑白红雪花扬,硝烟眷恋欢乐象,童稚蜂拥遍地寻

    喜欢鞭炮,却一直抱有纠结的“慌”、“喜”情怀;小时候,过年放鞭炮时那种复杂激动的心情,就像是现在喜欢奢侈品一样——“又爱又怕”。记得“憨胆大儿”的哥哥会拆下一个小鞭炮放到手心里让它炸响,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可是不小心炸了手,手掌顿时乌青黑紫的,几个手指也是肿的像香肠一样;尽管痛得倒吸冷气,吓得胆颤心惊,可还是经受不住鞭炮的诱惑,没几分钟就顶着妈妈的疼惜责骂,换另一只手继续接着放,心有余悸却其乐无穷。胆小的我总是在一脸的战战兢兢中佩服的五体投地。
, http://www.100md.com
    放鞭炮时最受不了的是妈妈“注意安全啊,小心炸手啊”之类的唠叨,特别是放烟花时,看着一个比一个绚丽多姿,我们都笑得兴高采烈,她却在一旁边看边小声地抱怨:“一会儿一百块钱就没了,买什么不好呢?!”我和哥哥就一起相互做着鬼脸,吐着舌头,摇着“尾巴”跑开了。

    倘若谁家成串燃放,噼里啪啦声刚停,小孩子蜂拥而上,在满地硝烟碎红中,寻捡那零落的没有爆炸身亡的“幸存者”。胆小的女孩子很害怕放鞭炮,但又抵挡不住刺激和诱惑,点炮时不敢靠近,尽量将手伸得长长的去点炮。也有根本就不敢放炮的孩子,站得老远,两手捂着耳朵分享别人放炮的过程。

    我们就这样在鞭炮声中享受着欢乐、享受着童年。

    这么想着的时候,似乎看到一枚焰火在巨响中腾空而出,绽放出美丽的花样,眼前满目炫耀;这个春节,浓浓的年味儿也开始弥漫。

    大年初一,鞭炮的闪电和雷鸣先是零零星星的,接着是万炮齐鸣的,对世界的整体“炫耀”就开始了!炮火连天、满目璀璨,震耳欲聋、火光耀眼,一副开天辟地的伟大壮观景象。
, http://www.100md.com
    放鞭炮的年俗隐含着混沌初开、宇宙起源的象征意义,象征宇宙万物生命的开端、人类文明的开端、时间的开端、文化的开端,象征着一切生命开始的意义。这种年俗活动模仿开天辟地的过程,鞭炮的形状、声响和结果都与混沌神话宇宙开端一致。

    这种意义一直深藏在民众的潜意识之中。它是中国人的心结,是中华民族“抹不去”的文化情结,是最能够牵动全民族人民心灵的文化要素,是其他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在辞旧迎新、企盼五谷丰登、欢庆国泰民安的狂欢喜庆中,烟花爆竹充满文化色彩和文化震撼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春节放鞭炮的意义逐渐被人们淡忘。童年时那放鞭炮的乐趣也一去不复返。没有了放鞭炮过程中那些好玩的小一儿,也没能够长久留下的记忆,一年一年的时光,也许就在震耳欲聋和流光溢彩中悄然消逝了,像散落在地上的片片纸屑,无论如何也拼不回来原来的样子。

    北京在禁放许久以后开禁了,央视燃放了40万的烟花;元宵节,各地都办烟花晚会,满世界的烟花装点着夜空,五彩缤纷,煞是好看,可好像也没能点燃人们心中的激情……

    单纯的热闹根本不足以长期支持放鞭炮的习俗传承。只有守望这充满团圆、祈福的浓情和开创未来的豪情,在心中燃起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激情,放鞭炮的习俗才不会沦为“热闹过后的乌烟瘴气”。拾起心中的中国结,放鞭炮才有了它激动人心的张力,才有了其增添年味的真正意义。

    TIPS

    现在的烟花爆竹,个头和威力确实大得吓人,不注意安全万万不行。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在大有“洋节”压倒“国节”之势的今天,全国人民不放鞭炮,冷冷清清过春节,抽去了作为仪式象征的“鞭炮”,就等于把“年”抽空了。我们不愿意成为了文化上的吉普赛人。, 百拇医药(董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