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1年第11期
编号:12184020
姚永江净慧人生中国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 2011年第11期
     经历坎坷、淡泊名利、正直豁达的老中医姚永江,中医临证七十多载,救人无数,展现一代儒医风采……

    志存高远仁心济世

    出身中医世家的姚永江大夫,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四五岁就开始学四书五经。他天资聪颖,乐于思索,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基础。正值上大学之时,日本占领了东北,他的父亲的公开身份是伪满洲国汉学会会长,实际上是为抗联服务。姚永江一边学医,也遵从“天下之至变者,病也;天下之至精者,医也”的古训,跟随爷爷和姑姑行医,一边就读于东北的国立大学,“除开政治的因素,我们在大学里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采访时姚老说道。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中医基础成就了姚老做人做事的基石。虽然随着时局的动荡,战乱、土改、反右、文革,但他那颗善良救世之心始终没有改变过。

    执着中医药的中国心

    姚老对中医有着执着痴迷,他说,“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与大自然作斗争中就创造了原始医学。人们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某些食物能减轻或消除某些病症,这就是发现和应用中药的起源;在烘火取暖的基础上,发现用兽皮、树皮包上烧热的石块或沙土作局部取暖可消除某些病痛,通过反复实践和改进,逐渐产生了热熨法和灸法;在使用石器作为生产工具的过程中,发现人体某一部位受到刺伤后反能解除另一部位的病痛,从而创造了运用砭石、骨针治疗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为针刺疗法,进而形成了经络学说。这都是人类文明的结晶。而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所以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当然,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是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真正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 http://www.100md.com
    我们知道,上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重西轻中”甚嚣尘上,有人甚至将中医污为“伪医”、“旧医”,消灭中医之声此起彼伏:中国大地中医学术风气低沉。当时,姚老一边行医救世助人,一边积极撰文驳斥对中医的荒谬攻击,宣扬中医学术理论,倾力拯救中医于危亡,宣扬国医学文化之风。

    “我之所以不主张丢弃中医,是不想丢了‘心’,确切地说是中国心。”姚老爱国之情溢于言表。

    的确如此,相对西医,中医的重心的确偏重于“心”。许多人不承认“心”,觉得有脑就可以了,就像认为有幸福的理由就应该幸福一样。学中医重“心”,重直感、灵气和境界,这让讲科学的人嘲笑。这个嘲笑有道理,正因为心性的东西不好把握,所以不容易也不宜大力提倡和推广。

    姚老给我讲了个小故事:楚辞专家文怀沙在文革期间受迫害,心志郁结,腹部鼓胀,疼痛不止,被医院确诊为肝癌晚期。听到造反派幸灾乐祸地向他宣布这一消息,他惊愕了几分钟,然后放声大笑。他说,内心不要养个汉奸,跟客观世界的不幸里应外合。在随后的几个月里,他躺在床上背诗,背诵古文,3个月后,他的肝腹水下去了,癌没有了。他对此解释说,医者,意也。这个时候他背的这些诗、文章都是药。他说自己用的是心疗法,外面疾风暴雨,自己的内心却是一片祥和。
, 百拇医药
    记者也曾看过一篇文人杂记,说的是一个人骨折了,朋友给推荐接骨高手,病人一见之下,原来这高手是著名作家萧军。萧军三下五除二就把骨接上后,大家又坐下来谈文学。还有瞿秋白在狱中给狱卒们看病开方的事例。

    能让晚期肝癌消失,能接骨,这是相当不错的医技。可是,这对这些文人来说,竟是雕虫小技。在中国,身怀这般“绝技”的人真的不少,理由是中医是国学的一部分。

    用心疗疾医术高超

    姚老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也是一个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文人。所以,退休后的这几十年,姚老都在全国各地四处游走,哪里有需要,他就去哪里。这免不了当病人需要他时,他又在异地,于是很多时候,病人就通过电话和网络告诉姚老病况,然后,姚老根据病情开方寄药给患者。

    广东增城的解太太从本刊杂志上看到报道姚老的文章,想请他诊病,但得知他人在广西桂林,又畏惧路途遥远。原来今年才44岁的解太太已经有了绝经的迹象,年初就停经3个月,去医院治疗了,中西药吃了一大堆,例假恢复正常了两个月后,又停经3个月了。虽然这不是大毛病,但这个年龄绝经,总归不是好事儿。后来得知姚老能远程诊疗,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解太太在QQ上把自己的症状告诉了姚老的助手蒋连珍女士。第三天,解太太便收到了姚老从广西快递过来的中药,如今才服用二十来天,例假如期而至。当她电话告诉姚老这一喜讯时,姚老让她不用担心,他的药全都是纯天然的中药,无需担心副作用,继续服一段时间的药,一定能把生理期调整正常的。
, 百拇医药
    哈尔滨退休高级工程师,现年74岁的阳先生,也是姚老“远程医疗”的受益者。他的前列腺功能不好,每到后半夜每隔一小时便要小便一次,严重影响睡眠,为此非常烦恼。几年来,只要听说能治前列腺,阳先生便上门求治,中药、西药,进口药,偏方吃了不少,各种治疗仪只要听说有用,他便买来用,但收效甚微。后来,他偶然得知,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彭江先生的前列腺炎比他还严重,姚老也“手到病除”为他治好了。他便求助于姚老的弟子马晓燕大夫,服了两个疗程的药,按照她的食疗方法,杨先生不但能睡安稳觉了,更神奇的是,他的身体各机能都好了不少,如今打起太极拳来呼呼生风,好似年轻了20岁。

    采访时,还有许多这样的患者,从未一睹姚老及其弟子蒋连珍、马晓燕的真颜,一个电话,一个QQ号诉知病情,服药后就康复了……

    当记者问及姚老其中的学问时,他告诉我,“中医学上有句话叫做‘望而知之谓之神’。指的就是望诊的效果。”

    他举例说明,有些年轻人看起来不爱说话,有些冷漠,那十有八九是气虚的表现;有些人碰到场面上的事情就怯场,感到“底气不足”,也有可能与气虚体质相关。透过疾病的表象,还能挖掘出一个人的潜在性格、文化印迹……一些医术高超的名老中医,就能通过望诊诊断出一个人的体质、气质和身体健康状况。古代的扁鹊、华佗等名医就具有这等医疗水平。
, 百拇医药
    经验丰富、医术高超的中医来能达到望而知之的境界,同样,也能达到“问而知之”的境界,这就为“远程医疗”提供了可能性。不过,只有少数病症才能通过远程治疗。因为当代的多数亚健康或慢性病患者往往都是两三种、三五种疾病交织在一起,必须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才能够分辨出来。只有那些症状典型的单一病症,才能通过“远程问诊就能获得确切诊疗方法”。这类病症在当代的疾病中只占少数。

    学识渊博医哲文史皆通

    思路清晰,精神矍铄,谈起中医中药,姚老略作思考,便滔滔不绝,“中医中药要进一步发展,中医中药不能分开。中国还是要靠中医,中医辨证论治,用药灵活,应用范围很广。中药一定要把真伪弄清楚,现在社会上假药很多,影响了中医的声誉。”所以,他用的药一定亲自去产地取材,保证药量药效。

    姚老坚持以天人相应观及整体恒动观为核心的学术思想,主张“八纲辨证,八法论治”的古训,并将八纲、八法操纵于规矩之中,神明于规矩之外。
, http://www.100md.com
    医治外感病、急症等方面,以认证准确为基础和前提,用药猛、择药专、剂量重,往往1剂奏效;辨治杂病,则提出的调补气血、固本培元思想,重视培补肾本,辨证灵活机变。对于疑难病证,李济仁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熔经方、时方、验方于一炉。

    新中国成立后,姚老曾任陕西省医院院长。他除继承和发展姚式泰医的精髓外,还精通《医宗金鉴》、《金匮要略》及《本草纲止》等中医经典,对各种疑难杂症,血液病,恶性肿瘤等危重症的辨证及治疗论述尤深,善用经方治病。几十年来,姚老敏而好学,精勤不倦,耄耋之年仍不懈怠,在掌握复杂而深厚中医学知识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很多疑难杂症屡起沉疴。到如今找他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每天诊病百余人,堪称一绝。

    姚老毕生喜读书,尤爱钻研中医药学。他认为,中医防病治病是养生的一个核心内容,防病治病的最好办法就是充分调动和利用本身具有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

    姚老认为:一个人长寿,要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心胸开阔,性格随和:心地善良,助人为乐:心正心诚,心静生慧:坚持阅读,坚持为人民服务。, http://www.100md.com(风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