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3年第1期
编号:12729444
55例分水岭脑梗死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3年1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第1期
     【摘要】目的探讨分水岭脑梗死的病因、诊治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55例,均为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住院患者,均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常规应用神经细胞活化剂胞二磷胆碱、脑肽、脑活素等药物治疗,同时积极行降脂、降压、降血糖、降颅压及抗感染等对症处理。结果本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无死亡病例。结论CWSI治疗与一般脑梗死治疗无明显差异,但应注意对病因的治疗。积极纠正低血压与水电解质紊乱,对狭窄颈内动脉应行干预治疗。

    【关键词】分水岭脑梗死;病因;诊断;治疗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1-0107-01

    脑梗死是常见脑血管病之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局部血管狭窄或闭塞或血流缓慢、脑血流灌注不足,使脑神经细胞缺血缺氧,最终坏死、水肿的局灶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其中以分水岭脑梗死(CWSI)常见。早期发现,控制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本病是可逆的。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分水岭脑梗死住院患者55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提出防治措施,旨在为临床预防、治疗本病提供一些参考。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55例CWSI全部为我科住院患者,占同期住院脑梗死患者(458例)的12.0℅。其中男24例,女31例;年龄63-76岁;均经CT/MRI证实为CWSI。其中合并冠心病22例(40.00%),糖尿病13例(23.64%)。

    1.2病因46例(83.64%)病前2d内2次以上测收缩压≤100mmHg;呕吐、腹泻、脱水者15例(27.27%);38例(69.09%)既往合并高血压,发生CWSI前未及时调整降压药物;3例(5.45%)病前出汗多。6例(10.91%)病前曾行TCD/MRA证实存在颈内动脉狭窄,但未行干预治疗;46例(83.64%)发病后经行TCD/MRA检查证实有颈内动脉狭窄;另有3例(5.45%)病因未明。

    1.3临床表现及分型结合头颅CT/MRI55例全部为幕上型。22例(40%)为皮质前型,累及左侧半球的9例(16.3%),累及右侧半球的13例(23.6%)。表现为上肢偏瘫的20例(36.1%),偏身感觉障碍15例(27.2%),经皮层运动性失语5例(9.0%),局灶性癫痫1例(1.8%),智能减退6例(10.9%)。21例(38.1%)为皮质后型,累及左半球6例(10.9%),累及右半球15例(27.2%)。表现为下象限盲13例(23.6%),皮质性感觉障碍5例(9.0%),Gerstmann综合征3例(5.4%)。皮质下型12例(21.8%),表现为偏瘫8例(14.5%),感觉障碍4例(7.2%)。

    1.4治疗所有患者均常规应用神经细胞活化剂胞二磷胆碱、脑肽、脑活素等药物治疗,同时积极行降脂、降压、降血糖、降颅压及抗感染等对症处理。14d为一疗程。

    1.5疗效判定依据脑梗死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SSS)[1]:①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为1-3级;③进步: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④无变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或增加≤17%;⑤恶化: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增加>18%;⑥死亡。

    1.6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结果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本组55例患者,经2个疗程治疗后,基本痊愈18例(32.73%),显著进步21例(38.18%),进步10例(18.18%),无变化5例(9.09%),恶化1例(1.82%),无死亡病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

    3讨论

    3.1CWSI是指脑部相邻供血区之间分水岭或边缘带(border zone)的局部缺血。根据CT可分为皮质前型、皮质后型和皮质下型,以60岁以上老人多发。本组55例患者均为老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说明在老年女性人群是CWSI的高发群体。

    3.2低血压是引起CWSI的常见病因本组46例(83.64%)病前2d内2次以上测收缩压≤100mmHg;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可为未及时调整降压药物的剂量,呕吐、腹泻、脱水及汗多,三种原因中病例数分别为38例(69.1%),15例(27.2%),3例(3.6%)。因此对老年高血压的调整更应注意治疗的个体化与适时性。当老年人出现进食少,呕吐、腹泻、汗多时要及时补液,密切监测,防止CWSI。颈内动脉狭窄也是CWSI的重要原因。据Julin报道51例幕上型分水岭脑梗死,其中55%有双侧颈内动脉系统狭窄[2]。本组行TCD、MRA检查者中24例(43.6%)有颈内动脉系统狭窄或阻塞,表明颈内动脉狭窄确实是CWSI的原因。另外,本组病人仅6例(10.9%)病前曾行TCD、MRA检查,但未行干预治疗。说明有相当一部分患者由于经济、观念等原因存在重“治”轻“防”的错误思想,导致疾病治疗时机被延误,应进行健康教育。

    3.3CWSI治疗与一般脑梗死治疗无明显差异,但应注意对病因的治疗。积极纠正低血压与水电解质紊乱,对狭窄颈内动脉应行干预治疗。CWSI常呈卒中样发病,症状较轻,恢复较快,预后尚好。本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9.09%,无死亡病例。

    参考文献

    [1]汤洪川,包礼平,曹起龙,等.实用神经病诊断治疗学[M].第一版.安徽:安徽科技出版社,2000:280-281.

    [2]隋邦森.脑血管疾病[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158.

    [3]王维治,主编.神经病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35., 百拇医药(周晓艳 胡俊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