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3年第10期
编号:12724180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5日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3年第10期
     【关键词】 艾滋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37-02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侵犯免疫系统,使人体免疫功能低下,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肺孢子菌肺炎(PCP)(旧称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是一种由肺孢子菌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是最常见威胁感染者生命的机会性感染,是AIDS患者主要死亡原因之一。PCP典型三联征包括:干咳、低热、逐渐加重的运动性呼吸困难。经常伴有明显的鹅口疮[1]。我院于2012年7月——2013年7月共收治AIDS患者35例其中合并PCP8例。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8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4-48岁,均为性途径传播。8例患者均有发热,体温38-40'C,至入院时热程1周-3周。8例患者均有咳嗽、咳痰伴有呼吸急促。6例有进行性呼吸困难、紫绀,8例患者肺部呼吸音粗,5例双肺可闻及少许湿罗音。8例均消瘦,发病后体重下降10-15kg。8例病人入院后均给予复方新诺明口服,每日三次,每次二片,6例严重病人同时加用强的松口服,每日40g,每日一次。七天后减量30g,每日一次。7天后再减量20g,每日一次,口服一天后停药,总疗程15天。克林霉素0.9,每日二次静点。7-10d内病人症状改善,表现为体温正常咳嗽缓解,呼吸困难、紫绀消失。

    2 护 理

    2.1 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痛苦,同时还要面临社会、家庭以及经济各方面的压力,再加上合并PCP时所至的呼吸困难,发热等,患者往往会产生焦虑,恐惧,悲观失望等情绪。因此,护理人员尽可能做到以平等、亲切的态度与他们沟通,交谈,积极做好家属的工作,争取亲人的支持与配合,从而满足患者心理精神的需要,并举一些有关同类病例治愈的例子,以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2 对症护理

    2.2.1 发热 发热是PCP的主要症状.本组8例病人均有发热,热峰38-40'C,热程达2-6个月,入院后我们密切监测体温变化,每4h测量1次,高于39℃时给予药物或物理降温,体温持续高热时,每1-2h测量1次,正确及时执行抗感染治疗。鼓励督促病人多饮水,保持口腔清洁,及时更换床单和衣裤。

    2.2.2 咳嗽、咳痰 正确指导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鼓励患者将痰咳出,预防肺不张及肺部的继发感染。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同时注意病室温度和湿度的调节,病室每日通风2次,保持空气的清新。

    2.2.3 呼吸困难 由于肺部感染严重,引起呼吸困难和咳嗽,血氧饱和度下降,8例病人入院时血氧饱和度均在90%以下,最低为80%。另外,焦虑紧张也是加重呼吸困难的一个因素。遵医嘱给予持续吸氧,取半卧位,定时监测血氧饱和度,指导病人进行呼吸锻炼,疏导病人紧张情绪,使病人呼吸困难得到改善,血氧饱和度提高到95%以上。

    2.3 饮食护理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及富含微量元素的饮食,如瘦肉、鱼、牛奶、水果、蔬菜等,还应注意根据病人饮食爱好,合理搭配膳食。对于重度消耗患者,则应加强支持治疗,静脉输液补充营养和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从而提高其抗病能力。

    2.4 用药的护理 告知患者目前用药情况,取得病人配合,服用复方新诺明应多饮水,防止肾损害出现结晶尿、血尿,注意观察有无少尿、尿痛等症状;定期随访肾功能、尿常规,同时应注意有无皮疹出现,有过敏反应及时处理。加用泼尼松的患者应遵医嘱严格督促其服药及逐渐减药,避免病人方面因素的骤停药,注意观察激素的不良反应和停药反应,发现不

    良反应及时处理。对进行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应经常与其沟通,提高病人用药的依从性,注意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和处理。

    3 健康教育

    通过口头讲解,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MDS合并PCP的一般知识、必要检查的意义、常见的症状及自我观察,用药的指导及常见的不良反应的自我观察,嘱咐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不到人多的地方。可适当锻炼,防止受凉,一旦出现不适时随诊;同时通过出黑板报、发宣传图片、小册子等宣教资料,供患者和家属阅读。提高患者自我监测、自我管理技能和患者家属的护理技能。

    随着艾滋病发病率的增加,PCP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多见,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防止其它并发症的发生,还能减少病人的痛苦,增加病人的舒适度。

    同时护理人员到位的心理护理及心理干预以及对患者多一点关心,把工作做细、做实,可以增强病人对生活的信心,使患者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坚持配合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命,从而降低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艾滋病诊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百拇医药(姜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