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 > 2014年第6期
编号:12666425
探讨医院血液标本采集时发生凝血及溶血的原因与对策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5日 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 2014年第6期
标本因素,质量保证
     【摘要】近年来,自动化凝血分析仪使凝血功能的检验更迅速、可靠,但是标本在送到检验科之前的一些环节仍然难以有效的控制。70%以上的检验误差发生在分析前的人工操作环节。虽然静脉穿刺采血的标准已普及多年,但有些错误的操作或疏忽会影响标本的质量,这些包括患者的准备、静脉压迫的时间、溶血、采血量、抗凝剂的使用及采血的顺序等是关键环节。笔者针对我院检验用血标本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分析,并针对发生溶血、凝血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标本因素;质量保证;凝血;对策

    429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6-3344-01

    1不能忽视准备工作

    凝血功能检查首先要了解患者是否接受肝素、口服抗凝药和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否则盲目报告检验结果就会导致临床误判。检验报告反映的是患者的现状,临床医生有时未必了解检验受治疗方案影响的情况,因此,检验医生应该熟悉了解各方面影响因素,和临床多沟通。静脉采血的注意事项从下达医嘱到收检标本,溶血是所有分析前因素中的首要问题(占49.3%),其发生率远高于标本凝集(14.2%)和血量不足(13.7%)。常规采血约有3%发生溶血,多数来自急诊或重症监护室,占不合格标本数量的70%。红细胞破碎释放血红蛋白到血浆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