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24
编号:13753572
锁定加压接骨板与解剖型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56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4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24
     【摘要】目的:比较锁定加压接骨板与解剖型接骨板方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进行住院治疗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锁定加压接骨板组(n=28)和解剖型接骨板组(n=28),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2.32.1个月;锁定加压接骨板组患者(96.42%)治疗后的优良率好于解剖型接骨板组患者(78.57%),其P<0.05;解剖钢板组患者术后髋内翻畸形愈合有5例,没有愈合有2例,静脉血栓的有3例,切口感染的有2例,锁定加压接骨板组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的有1例,锁定加压钢板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解剖钢板组患者(P<0.05)。结论: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其固定牢靠、优良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锁定加压接骨板;解剖型接骨板;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316-02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骨折发病率逐年上升,已经成为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及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其中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骨折类型,主要是指发生在股骨颈基底到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转子间部位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本文主要对于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与解剖型接骨板方法进行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于2009年1月-2011年6月在本院住院的56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原则,分为锁定加压接骨板组(n=28)和解剖型接骨板组(n=28),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如下:锁定加压接骨板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32-76岁,平均51.54.3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有11例,摔伤有8例,高处坠落伤有9例。按照AO分型[1]:其中A1型骨折患者有4例,A2型骨折患者有19例,A3型骨折患者有5例;解剖型接骨板组:男15例,女13例,年龄30-74岁,平均52.64.7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有8例,摔伤有10例,高处坠落伤有10例;其中A1型骨折患者有5例,A2型骨折患者有18例,A3型骨折患者有5例;经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方面基本一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患者髋部垫高,铺巾消毒,采用硬膜外持续麻醉或全身麻醉,术前半个小时应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者微创闭合复位,纵行切开股外侧肌,将股骨近端和转子外侧显露出来,尽可能地少剥离,仅仅将放置钢板处的部位进行显露,采用X射线进行透视,若复位效果较好,可以放置钢板,放入螺钉,进行负压引流,最后将切开关闭。

    1.2.2 术后处理: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4-8d,48h后拔除引流管,12-16d后拆除缝线;第2天可允许病人进行患肢练习并离床扶拐活动;1周后可使用下肢关节康复仪进行功能锻炼,术后数天内病人应尽量不采取坐位,提倡早期下床,可以消除下肢水肿;视骨折类型和患者自身情况确定功能锻炼强度和恢复负重时间,病人离床后患肢可否部分负重,要根据骨折类型及内固定情况而定。

    1.3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主要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属于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当P<0.05时,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统计软件应用SPSS13.3进行分析。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优良率比较:5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18个月,平均12.32.1个月,锁定加压接骨板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96.42%,解剖型接骨板组患者治疗后的优良率为78.57%,锁定加压接骨板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好于解剖型接骨板组患者,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比较:解剖钢板组患者术后髋内翻畸形愈合有5例患者,没有愈合有2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的有3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的有2例患者,锁定加压接骨板组患者中发生静脉血栓的有1例,锁定加压钢板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明显少于解剖钢板组患者,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常发生于老年骨质疏松的患者,主要由于外力所引起的高能量型损伤,粉碎性骨折是其主要的表现,由于股骨转子部位的解剖特点,其血液循环较丰富,肌肉丰富,因此其愈合较好[2]。目前临床上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保守治疗主要是进行牵引治疗,但是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较差,采用保守治疗需要长期卧床,其治疗后并发症较多,同时由于老年患者的耐受性较差,不能耐受手术治疗的创伤,因此,采用闭合固定修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临床上主要有髓内固定和股骨近端锁定钢板。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是近年来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法,属于一种新型的微创钢板,其优势明显[3]:切口较小,减少了软组织干扰和发生感染的机会;锁定钢板与螺钉形成一个整体结构,对于疏松骨质患者其固定能力也是相当好的;同时具有良好的诱导愈合的能力[3];本文主要应用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骨质疏松患者,相比较与解剖型接骨板治疗,其固定牢靠、优良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为老年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荣国威.骨科内固定[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66.

    [2] 高常成,张春才,七秋根,等.老年患者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术式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9):966-969.

    [3] 王文艳,刘敏渡.陈智能,等.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部骨折[J].中医正骨,2009,21(6):44-46., http://www.100md.com(张 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