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337347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术和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张晓东 黄煦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观察钻颅引流手术和微创闭式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给予钻颅引流手术,II组给予微创闭式引流术,对比差异。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p<0.05。结论 对慢性硬膜下血肿采用微创闭式引流术治疗效果更好。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颅引流术;微创闭式引流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颅内血肿的常见类型,占10%左右[1],其发病原因仍不清楚,主要认为是由于血肿外膜出血所导致。本文研究分析钻孔引流手术和微创闭式引流手术对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9月-2012年1月收治的66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I组患者33例,其中男19例,女14例,年龄在43-77岁之间,平均为(55.62±7.51)岁;21例有头部外伤病史。II组患者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在42-76岁之间,平均为(55.05±7.88)岁;20例有头部外伤病史。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I组患者采用钻孔引流手术,患者在全麻或局麻下进行手术。通过CT进行定位,患者血肿最大层切开头皮,钻孔并将硬脑膜切开,放置引流管,反复地进行冲洗。引流管放置时间为2-5d。

    1.2.2 II组患者采用微创引流手术。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穿刺,患者在床旁进行,CT定位且局部麻醉。首先进行微创穿刺,将穿刺针直接置入硬模下腔,再使用限位器调节进针,超过颅骨内板约2-3mm,避免脑组织复位后损伤。随后反复进行冲洗,直至引流液体清亮。留置闭式引流管,必要时再次进行反复冲洗。留置2-5d。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预后、引流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手术时间。

    1.4 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使用t检验进行组间对比。计数资料组间通过χ2检验对比。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7.0软件包。以0.05为检验水准,可信区间范围为95%,p<0.05为样本数据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微创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与钻孔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 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颅内出血血液聚集到硬模下腔的疾病,其发病原因仍不清楚,占颅内血肿的10%左右,其积血量可以达到200ml左右,患者有头痛、颅内压增高、智力迟钝和偏瘫等症状[2]。

    使用微创闭式引流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较为简单,对患者的创伤小,因此对老年等基本情况不佳的患者也可以使用。其次,穿刺针较为细微,一般在2.0-2.5cm,能够快速地进入到血肿腔内,随后借助颅骨的自锁功能,患者穿刺结束后头部活动不受限制,且有效地避免了钻孔深度和角度控制不当,防止固定不牢固。

    此外,慢性硬膜下血肿还能够有效地控制血肿的引流缓慢,避免了颅内压骤降引起的颅内血肿。而整个冲洗系统内的液体丰满,防止了悬空引流导致的血肿外溢,且能够避免脑部波动压力变化导致的气体被动吸入。

    研究还认为,微创引流手术为一次性进针,其头皮和颅骨的针接触较为紧密,可以更好地避免感染。

    从实验结果也可以看出,使用微创闭式引流组患者的手术后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对患者创伤小,与钻孔引流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68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