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336989
ICU临床予镇静预防危重患者出现应激的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单斌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ICU临床予镇静预防危重患者出现应激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ICU危重患者80例,随机平均分为咪唑地西泮组和丙泊酚组。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h、24h,胃液pH值均明显增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研究表明适当的镇静利镇痛治疗有利于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降低危重病人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 镇静;预防;应激

    在重症监护室(ICU),由于不熟悉的病房环境、所患疾病所带来的痛苦、跟他人的沟通困难等各方面的原因,患者可能会产生烦躁、焦急等一系列负面情绪,从而出现自拔气管插管和引流管等,这务必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影响,甚至可能出现生命危险[1]。因此针对ICU病人,我们有必要行镇静治疗,这样不但有利于缓解他们焦急忧虑的心情,还可以降低病人应激的状态,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舒适度,病人的安全感也得以保障[2]。选取2010年9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ICU危重患者80例予以镇静预防应激的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结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选取 从2010年9月到2011年9月期间,ICU危重病人80例,其中男性47,女性33,年龄在24-78岁之间,平均年龄(55.7±4.3)岁。所患疾病统计如下:其中患有ARDS20例,患脑梗死18例、患COPD17例、患脑出血16例,患急性胰腺炎8例,患癫痫1例。入院后几乎所有患者表现出烦躁忧虑的反应,予以镇静治疗。随机将病人均等分成俩组:丙泊酚组和咪唑地西泮组,该两组成员在年龄、性别、Ramsay评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实验方法 第一组(即丙泊酚组)给药:丙泊酚联合芬太尼。予以0.5-1.0mg丙泊酚静脉滴注,根据患者Ramsay评分情况适度调整用药,将评分控制在2-5分之间,每小时调整一次,每次增减10mg/h,芬太尼0.02mg/h。第二组(即咪唑地西泮组)给药:咪唑地西泮联合芬太尼。给予2-3mg咪唑地西泮静脉滴注,再进行Ramsay评分,视评分调整给药速度,将评分控制在2-5分之间,每小时调整一次,每次增减0.02mg/(kg·h),芬太尼0.02mg/h。

    1.3 Ramsay评分 根据Ramsay镇静评分标准:①清醒状态:1分:表现出紧张焦虑等行为;2分:能够保持安静状态、有定向力以及能够配合医生治疗;3分:对医生的指令有反应;②睡眠状态:4分:轻拍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有敏感反应;5分:轻拍患者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有迟钝反应;6分:轻拍患者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没有反应。

    1.4 观察的指标 观察病人镇静治疗前、12小时、24小时,监测其静脉血糖(Glu)、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血清皮质醇(Cor)、胃液pH值。

    1.5 处理 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χ2检验的方法。

    2 结 果

    同镇静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12小时、24小时血糖(Glu)、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血清皮质醇(Cor)都出现显著的下降趋势,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胃液pH值都出现显著的增高趋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 讨 论

    在ICU临床治疗中,极其常用的镇静药物是:丙泊酚和咪唑地西泮,前者可相应的抑制Cor分泌和ACTH释放,抑制病人的应激反应;后者对中枢神经系统同样具有强列的抑制效应,也可使应激反应降低[3]。在镇静治疗的同时,不仅使病人黏膜相应的血液供应得以改善,从而减少应激效应的发生。当机体受到应激反应的刺激时,会增加ACTH的敏感性,进而引起Cor的升高,这样会造成机体一系列的内分泌反应,这正是其临床特点所在。当胃液的pH值<3.5,可以引起应激效应;pH值>4,可抑制胃蛋白酶的活性;pH值>6,可增强血小板聚集程度,对血栓的溶解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4]。所以对ICU病人须控制胃液的pH值≥4。在病人实施镇静治疗前,因详细讲解镇静治疗的愿意,减轻思想包袱,对以后的监测治疗十分有利。然而,ICU病人最好的Ramsay评分希望可以维持在2-4分,即是这样一种状态:患者既可以安静地保持入睡状态,也容易被医生唤醒。

    患者镇静效果不好,处于烦躁焦虑的状态,评分为1分;患者镇静效果太强,会出现许多病理生理学的反应,并可能出现相关的并发症,评分为5-6分。该80例病人行镇静药物前ACTH、Cor和Glu都处在较高浓度,在镇静治疗后,Cor、Glu和ACTH都大幅度的下降,实验结果表明:对患者进行镇静治疗,可以很明显地抑制应激反应。

    与此同时,在镇静治疗前后,胃液pH值显著增加,对应激作用的发生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

    由此可见,针对ICU病人进行镇静治疗,不但可以使患者的应激反应显著降低,还能够对患者出现的一些意想不到的危急情况起到有效预防,从而使病人更快的度过危险期,恢复健康。

    参考文献

    [1] Schweickert WD,Kress JP.Strategies to optimize analgesia and sedation.Critical Care,2008,12Suppl3:s6.

    [2] 韩传宗,钱燕宁,周钦海.术后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调控[J].国外医学麻酵学与复苏分册,2005,26(6):74-77.

    [3] 韩传宝,钱燕宁,周钦海.术后镇痛对机体应激反应的调控[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5,26:74-77.

    [4] 李孝锦,康焰.重症监护病房病人的镇静镇痛肌松策略[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5,2(4):154.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119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