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 2012年第12期 > 正文
编号:12336998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1)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李添亮 李志贵 杨耀鑫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为外科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对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外科住院的胃癌患者临床及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共483例,其中实施根治切除术187例,姑息切除术93例,剖腹探查及未手术203例,CT诊断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者217例,肿大者266例,用SPSS13.0软件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来评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程度。结果 全部患者、姑息切除组、剖腹及未手术组组内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者与肿大者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77.13±2.66月、19.73±0.62月、10.16±0.96月VS10.83±0.46月、12.62±0.42月、9.34±0.26月,前两者差异显著,后者无显著差异。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组内姑息切除与剖腹及未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12.73±0.42月VS9.34±0.26月,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组内姑息切除与剖腹及未手术组平均生存时间19.68±0.63月VS10.16±0.96月,均差异显著。结论 不论实施何种治疗,腹膜后淋巴结无肿大者平均和中位生存时间显著好于肿大者;胃癌晚期患者不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与否,姑息切除者要好于剖腹及未手术者;实施根治切除时应摘除腹膜后肿大淋巴结。

    【关键词】 胃肿瘤;腹膜后;淋巴结;预后

    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是胃癌重要转移方式,也是手术不能彻底切除肿瘤的重要原因,鉴于目前AJCC和UICC认定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为M1期,即远处转移,但并不认定丧失根治切除机会,因此判断胃癌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与否极其重要,已经有学者通过超声、薄层螺旋CT及MRI等手段对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诊断做了大量研究,认为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是转移的重要表现形式,可以作为判断转移的重要依据。作者通过对2000年1月-2011年6月所在单位外科住院的CT诊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与否且实施不同治疗方式的胃癌患者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并进行生存分析,探讨对预后的影响程度,为手术及预后分析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疾病数据库中2000年1月1日-2011年6月30日外科住院并有胃镜检查及病理学诊断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共483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男352例,女131例。根治切除组187例,姑息切除组93例,剖腹探查及未手术组203例,下部胃癌243例,中部胃癌85例,上部胃癌151例,全胃癌4例。差低分化425例,中高分化58例,年龄32-85岁,平均年龄59岁。大体类型BorrmannⅠ型3例,Ⅱ型150例,Ⅲ型267例,Ⅳ型46例,早期胃癌17例。280例手术切除组病理标本显示胃壁浸润深度T1期11例,T2期61例,T3期133例,T4期71例,剖腹及未手术组11例患者未接受辅助化疗,其余472例患者均实施按病期的规范辅助化疗。

    1.2 方法

    1.2.1 收集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病历资料中腹部CT报告,并调出CT检查存盘资料再阅片,最后分析判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情况。CT判断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的标准是淋巴结直径达到10mm,淋巴结特征可以为单个、聚集或融合。CT为Emotion Duo SIMENS多排螺旋CT,扫描方式层厚均为8mm,重建层厚4mm,平扫加增强,增强扫描动脉期在注射造影剂后25-30秒,门静脉期在50-60秒,延迟期在110-120秒,扫描部位均为从膈肌食管裂孔水平至髂脊连线水平。所有患者CT扫描参数一致且均符合标准,扫描结果可以采纳。

    1.2.2 记录手术切除的280例标本病理学检查报告中胃壁浸润深度的报告,即T分期。

    1.2.3 记录根治切除组内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组摘除的淋巴结数及病理学检查之转移的淋巴结数。

    1.2.4 本研究随访截止2011年8月30日,随访记录自入院诊断至随访截止时的生存时间。先对临床资料进行基本特征分析,以判断病例资料是否一致,即可比性,再用SPSS13.0软件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目的是比较根治切除组、姑息切除、剖腹探查及未手术组内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与无肿大组累积1、3、5年生存率和平均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时间的差异。再比较腹膜后淋巴结肿大组与无肿大组内姑息切除与剖腹及未手术组累积生存率、平均生存时间和中位生存时间,评价晚期胃癌姑息切除是否有意义。

    2 结 果

    2.1 根治切除组、姑息切除组、剖腹及未手术组患者的性别、癌肿部位、病理组织学类型及年龄等基本特征比较,无显著差异,资料有可比性。结果见表1。

    2.2 所有483例患者中CT检查腹膜后淋巴结肿大266例,无肿大217例,其中根治切除组无肿大183例,肿大4例,姑息切除组无肿大22例,肿大71例,剖腹及未手术组无肿大12例,肿大191例。根治切除组内4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患者共摘除腹膜后淋巴结11枚,其中腹腔动脉根部以上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9枚,病理转移7枚,邻近胰腺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2枚,均转移,总转移率9/11。

    2.3 腹膜后淋巴结肿大与病理组织学类型、大体类型、T分期及癌肿部位均有关,统计学有显著差异。病理组织分化差、BorrmannⅢ和Ⅳ型、胃壁浸润深及中上部胃癌易出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437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