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针骨专业 > 经络穴位 > 穴位大全图解 > 足太阳膀胱经穴 > 次髎 Ciliao (BL32)
编号:13727788
深刺次髎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机理探讨
http://www.100md.com 2013年6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 20136
     【摘要】 对中风后便秘病因病机的分析,从中、西医角度探讨深刺次髎穴治疗中风后便秘的机理,为其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次髎穴;机理探讨;中风;便秘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6.031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2888-02

    次髎出自《针灸甲乙经》,最早在《素问·骨空论》中有“八髎在腰尻分间”的记载。次髎的应用古代主要记载了用于治疗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妇科疾病、腰腿痛等,如《针灸甲乙经》记载“腰背寒,次髎主之”,《针灸大成》指出“(次髎)主小便赤淋,腰痛不得转摇,急引阴器不可忍,腰以下至足不仁,背腠寒,小便赤,心下坚胀,疝气下坠,足清气痛,肠鸣注泻,偏风,妇人赤白带下。”现代在继承古人的基础上将次髎的主治有了进一步的发挥,还常用于治疗疝气、脱肛、久咳、久泄、便秘等的治疗[1-2],但对其治疗机理探讨较少。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证实,深刺次髎穴用于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机理探讨如下:

    1 中风后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便秘一症虽在大肠,但与脏腑经络、气血津液、情志有密切关系。《素问·五脏别论》曰:“魄门(即肛门)亦为五脏使”,指出魄门的启闭功能受五脏之气的调节,而其启闭正常与否又影响着脏腑气机的升降。中风的病位在脑,其病机本质为气血逆乱。脑为元神之府,其位最高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46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