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慢性胃病病人骨密度的比较分析
第1页 |
参见附件。
【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溃疡、胃切除后等四种胃病患者的骨密度(BMD)差异。方法将100例经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患者依类型分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窦溃疡组和胃切除术后组,均测定其腰椎正位、腰椎总体、左侧股骨颈、大转子、转子内区、Ward三角区和股骨总体的骨矿含量值、BMD,并测定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水平,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组在BMD值对比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其中以胃切除术后组BMD值最低;在L1-L4、Neck、Troch、Ward和inter等五个部位的BMD值比较上,差异同样条件下意义(P<0.01),由高至低依次为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胃窦溃疡组、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组和胃切除术后组。结论不同类型慢性胃病的患者BMD不同,其中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骨密度最高,胃窦溃疡、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次之,胃切除术后值最低,应加强对胃部切除术后患者骨代谢情况的监测。
【关键词】慢性胃病;骨密度;骨质疏松;比较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425-01
近年来,骨质疏松继发于慢性胃肠疾病成为胃肠道疾病研究的热点,认为消化系统疾病与骨质疏松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1],如炎症性肠病、胃切除术后等。鉴于目前关于慢性胃病、消化性溃疡、胃切除术后骨密度变化的报道相对匮乏,本文就此进行了研究,旨在为慢性消化道疾病患者骨代谢问题提供预判和指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2012年3月经电子胃镜及病理组织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窦溃疡、胃切除术后患者100例,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62+8.9)岁;绝经时间(11+2.4)年;病程为3个月-5年。100例患者中,轻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者26例,中-重度慢性浅表性胃炎者23例,胃窦溃疡者27例,胃切除术24例。上述患者均经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常规体检,排除影响骨代谢疾病及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
1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