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6
编号:13750912
CT对胃肠道病变的征像评价
http://www.100md.com 2012年6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6
     【摘 要】目的:评价CT对胃肠道病变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价值方法65例行胃肠道CT检查的病例,病人通过禁食、禁水,口服胃肠道对比剂后,行增强扫描,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结果CT检查诊断的胃肠道病变,定位诊断均与胃镜检查结果相符合,定性诊断符合率亦较高,达到86%结论CT对胃肠道病变的检出率高,能直观的显示病变及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关键词】CT ;评价;胃肠道病变

    【中图分类号】R8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6-0017-01

    在CT检查未达到普及之前,胃肠道病变的检查主要还是依靠胃镜、肠镜和胃肠钡餐,胃镜、肠镜检查具有检出病变率高及同时取活检确诊等优势,但是病人检查时具有一定的痛苦,而且它不能观察病变对邻近组织的侵犯和远处的转移。胃肠钡餐虽然也能发现病变,但是同样不能观察周围的情况,且不能取活检。目前CT对胃肠道的检查病例越来越多,病变检出率高,对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和价值[1]。

    1 材料和方法选取我院近半年使用目前市场上唯一生产的专用胃肠道口服对比剂—显影比乐后,行胃肠道检查的病例65例,男40例,女25例,年龄在37-81岁之间,患者均有胃肠道不同程度的症状。用法用量:(1)病员检查前常规空腹。(2)检查部位:①CT上腹部检查,检查前20分钟口服500-1000ml。②CT中下腹及盆腔检查,检查前40分钟第一次口服500-1000ml,间隔20分钟第二次口服500ml。准备完毕后,使用GE双排螺旋CT进行扫描,常规增强,即静脉将75-100ml碘海醇团注法注射,速度3-3.5ml/s,根据病变大小在病变区行1-5mm薄扫。检查体位:多采用仰卧位加俯卧位扫描。

    2结果通过以上方法,胃肠道病变的显示率及定位诊断准确率高,与胃镜、肠镜及胃肠钡餐相比较,几乎达到100%,定性诊断达到86%,以其中几例典型病例为代表进行分析说明。 病例一:男性,79岁,因腹痛,大便形状改变入院,行CT检查,CT显示:降结肠(自L2椎体平面至S1椎体平面长约10cm)肠壁明显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见软组织密度影凸向腔内生长,与邻近肠道有分界,口服对比剂几乎不能通过,升结肠、横结肠与结肠脾曲段肠道扩张,腹膜后见淋巴结肿大。考虑:降结肠Ca伴梗阻,腹腔淋巴结转移。肠镜及手术病理结果:降结肠腺癌(附图1)。 病例二:女性,68岁,上腹部不适,行CT检查见胃部充盈良好,胃底小弯侧胃壁上可见一直径约3.6cm之向腔内凸出之软组织密度影,边缘光整,密度较均匀,有轻度强化,CT诊断为:胃底小弯侧占位病变,以平滑肌瘤可能性大。胃镜活检:胃小弯平滑肌瘤(附图2)。 病例三:男性,65岁,胃偶有不适,CT见胃部充盈良好,幽门部胃窦壁明显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有软组织密度影凸向腔内生长,该区域造影剂通过不佳,胃周间隙尚清,肝胃间隙内见淋巴结肿大,并与邻近胃壁有粘连,考虑:胃幽门部占位,以胃癌可能性大。胃镜及手术活检:低分化腺癌(附图3)。

    3讨论:从上述病例分析及表中可看出,CT检查目前在胃肠道病变的检查中占有非常大的优势,病变检出率高,特别是定位较准确,增强多期扫描更有利于病变的定性诊断[2]。目前多层螺旋CT的后处理功能强大,利用MPR、CPR及VRT进行三维重建可获及病变更多的信息,可与胃镜及钡餐相媲美[3]。由于CT的密度分辨率高,不仅可以清楚显示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界及与周围的关系,还可分辨出病变内的液化、坏死、积气等,给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了可靠的影像依据。目前CT诊断也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急腹症。

    CT检查将逐渐替代传统的胃肠道检查,因为它具有扫描速度快、操作简单、病人易接受的特点,加之它的后处理功能强大,为胃肠道疾病的诊断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唐晓明.多层螺旋CT在胃肠道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7): 274-275.

    [2] 武乐斌,王锡明.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2,18(4):331-333.

    [3] 腹部CT扫描规范指南(试用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腹部学组[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7,9., http://www.100md.com(余浪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