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静脉穿刺及血管防护的体会
【摘 要】老年患者血管条件比较差,为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血管的利用率,对我病区120例住院老年患者,根据患者血管不同情况,改进静脉穿刺的方法,并在拔针时采用“3指按压法”,均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血管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21-01
周围静脉穿刺时临床护理工作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治疗和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年患者静脉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减低、皮肤组织松弛加之长期反复静脉输液血管条件差,为提高其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血管的利用率,作者根据患者血管不同情况,改进静脉穿刺的方法,并在拔针时采用“3指按压法”,均取得临床输液的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6月在我病区住院的老年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2岁。
根据患者手背血管情况,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手背只有近掌指关节处可见短小血管者,41例,二组患者手背上1/2或者上2/3部位有可见血管者,79例。
两组均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6号输液器,输液贴常规固定,操作都由笔者执行。
2 操作方法
2.1 逆向静脉穿刺法
一组患者均采用逆向静脉穿刺法。因此组患者手背上1/2或2/3部位的静脉显露不清,而在近掌指关节处存在一些比较充盈、短小、弯曲的血管,采用顺向静脉穿刺针梗进入皮下部分短,针柄多位于患者掌指关节处,不易固定,并由于关节的活动,致穿刺失败,引起输液外渗。改用逆向静脉穿刺法:操作者站在患者头侧,绷紧患者穿刺点近心端的皮肤,在血管后0.5 -1cm处 进皮肤,顺血管远心端潜行,见回血后,常规固定。此时针柄位于手背上,固定容易、稳定,由于不影响患者手部活动,而使其感觉舒适。逆向静脉穿刺与顺向静脉穿刺静滴速度差异无显著性[1]。从局部解剖学特点来,手背静脉网是上肢浅静脉的一部分,与深静脉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支,浅静脉起于手指,在手背部形成网状结构。液体在静水压下输入人体后,可迅速经多条吻合支回流,且回流非常快,因而滴速不受影响。但手指、足趾向上回流的小静脉,因无交通支,不可选择作逆向静脉穿刺。逆向静脉穿刺法正是顺应了血流的代偿改变,从而拓宽了静脉的利用率,减少了静脉输液外渗。
, http://www.100md.com
2.2 非握拳穿刺法
二组患者均采用非握拳穿刺法。目前研究资料认为,静脉穿刺采用背隆掌空杯状手[2] 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此法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手的手指,是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操作者右手持穿刺针,在血管上方与皮肤约45o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后,随即呈10-20o角沿静脉方向行走,见回血后,按常规固定。不主张患者握拳,是因为患者握拳后静脉易嵌入掌骨之间,暴露不明显,或手背肌肉拉紧致血管扁平,当患者松拳时,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脱出血管外,造成外渗现象。非握拳穿刺法不受固定血管的左手拇指的影响,进针空间大;克服了患者握拳时掌指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有使血管充盈、显露、固定之优点。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2.3 血管防护措施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壁硬化、血管彈性降低、皮肤组织松弛,加之护士宣教不到位,在静脉穿刺后处理不当易致皮下较大范围的瘀血,这不但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情绪,还影响下次静脉穿刺。拔针时采用“3指按压法[3]” :患者输液完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先揭下除覆盖针头之外的所有输液贴,嘱患者用对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横向轻轻置于覆盖针头的输液贴上方,此时不要用力按压,护士捏住针柄顺血管纵轴平行中速拔出体外,当针头退出皮肤的同时,嘱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迅速向下按压,按压力度均匀适中,按压时间大于等于5min,该法能减轻拔针后疼痛,减少皮下淤血发生,提高血管的再次利用。
, http://www.100md.com
3 结果
两组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但由于滴流不畅,一组出现2例,二组出现1例。两组患者未出现拔针后皮下淤血的现象。通过上述方法的运用,提高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血管的利用率。
4 讨论
4.1 用常规法进行静脉穿刺,针柄多固定于患者掌指关节处或手指上方,患者手部必须保持伸直不动状态,时间久了,带来患者的体位不便,易疲劳。如果病人稍不小心,极易使针头穿破血管,造成渗液。这些故障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为病人带来了身体及心理极大的痛苦。逆向静脉穿刺,针柄固定于患者手背上,不影响病人手部的活动,不仅减少了输液故障的发生,也使病人感觉舒适。另一方面因为逆向静脉穿刺是正压穿刺,针间斜面迎血流方向,当针头刺入血管时更易见回血。但逆向静脉输液是一项还未推广的穿刺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怀疑,焦虑的心理。因此护士在操作前,应向患者细致的解释,增强患者对自己的信任感,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 http://www.100md.com
4.2 “3指按压法”针头与血管壁形成的角度小,且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可减轻甚至去除针刃对血管产生的切割力;不关闭调节器开关,其针头在血管中呈漂浮状态,与周围血管壁无接触,所以疼痛减轻。此法拔针时,不关闭调节器开关,使针头内压力高于血管内压力,而不致回血。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虽然看似简单,但仍有相当一部份病人对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不认知,或未完全认知,使得在输液完毕拔针后由于按压方法不正确,而造成疼痛、皮下淤血等,给病人带来痛苦,不利于保护血管。护士要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了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知识,并能在输液拔针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按压针眼,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总之,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护士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要针对不同的患者,灵活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更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罗谷宽,粟玉芳,冯广弘.上肢前臂静脉逆行穿刺输液的临床观察.广西医学,2000,22(4):841.
[2] 万淑芝,王莫贤.手部静脉穿刺不宜握拳[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72.
[3] 陈华萍,尉京波,张美萍.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按压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7):966., http://www.100md.com(崔丽萍)
【关键词】老年患者;静脉穿刺;血管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21-01
周围静脉穿刺时临床护理工作最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在治疗和诊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年患者静脉管壁增厚变硬、弹性减低、皮肤组织松弛加之长期反复静脉输液血管条件差,为提高其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血管的利用率,作者根据患者血管不同情况,改进静脉穿刺的方法,并在拔针时采用“3指按压法”,均取得临床输液的良好效果,减轻患者痛苦,增强护患关系,提升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年2月-6月在我病区住院的老年患者120例,其中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60-88岁,平均年龄72岁。
根据患者手背血管情况,分为两组,一组患者手背只有近掌指关节处可见短小血管者,41例,二组患者手背上1/2或者上2/3部位有可见血管者,79例。
两组均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6号输液器,输液贴常规固定,操作都由笔者执行。
2 操作方法
2.1 逆向静脉穿刺法
一组患者均采用逆向静脉穿刺法。因此组患者手背上1/2或2/3部位的静脉显露不清,而在近掌指关节处存在一些比较充盈、短小、弯曲的血管,采用顺向静脉穿刺针梗进入皮下部分短,针柄多位于患者掌指关节处,不易固定,并由于关节的活动,致穿刺失败,引起输液外渗。改用逆向静脉穿刺法:操作者站在患者头侧,绷紧患者穿刺点近心端的皮肤,在血管后0.5 -1cm处 进皮肤,顺血管远心端潜行,见回血后,常规固定。此时针柄位于手背上,固定容易、稳定,由于不影响患者手部活动,而使其感觉舒适。逆向静脉穿刺与顺向静脉穿刺静滴速度差异无显著性[1]。从局部解剖学特点来,手背静脉网是上肢浅静脉的一部分,与深静脉之间存在丰富的吻合支,浅静脉起于手指,在手背部形成网状结构。液体在静水压下输入人体后,可迅速经多条吻合支回流,且回流非常快,因而滴速不受影响。但手指、足趾向上回流的小静脉,因无交通支,不可选择作逆向静脉穿刺。逆向静脉穿刺法正是顺应了血流的代偿改变,从而拓宽了静脉的利用率,减少了静脉输液外渗。
, http://www.100md.com
2.2 非握拳穿刺法
二组患者均采用非握拳穿刺法。目前研究资料认为,静脉穿刺采用背隆掌空杯状手[2] 和握指法,更符合人体的生理学特点,此法操作者左手握住患者穿刺手的手指,是患者手背皮肤上下左右四个方向被动牵拉绷紧,形成前臂和手背,手背和手指两个弯曲,操作者右手持穿刺针,在血管上方与皮肤约45o角快速进针,穿过皮肤后,随即呈10-20o角沿静脉方向行走,见回血后,按常规固定。不主张患者握拳,是因为患者握拳后静脉易嵌入掌骨之间,暴露不明显,或手背肌肉拉紧致血管扁平,当患者松拳时,血管轻微回弹,针头斜面有可能部分脱出血管外,造成外渗现象。非握拳穿刺法不受固定血管的左手拇指的影响,进针空间大;克服了患者握拳时掌指关节高于手背皮肤,妨碍穿刺进针角度的缺点;又有使血管充盈、显露、固定之优点。大大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
2.3 血管防护措施
老年患者由于血管壁硬化、血管彈性降低、皮肤组织松弛,加之护士宣教不到位,在静脉穿刺后处理不当易致皮下较大范围的瘀血,这不但使患者产生恐惧、紧张情绪,还影响下次静脉穿刺。拔针时采用“3指按压法[3]” :患者输液完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先揭下除覆盖针头之外的所有输液贴,嘱患者用对侧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横向轻轻置于覆盖针头的输液贴上方,此时不要用力按压,护士捏住针柄顺血管纵轴平行中速拔出体外,当针头退出皮肤的同时,嘱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迅速向下按压,按压力度均匀适中,按压时间大于等于5min,该法能减轻拔针后疼痛,减少皮下淤血发生,提高血管的再次利用。
, http://www.100md.com
3 结果
两组患者均一次穿刺成功,但由于滴流不畅,一组出现2例,二组出现1例。两组患者未出现拔针后皮下淤血的现象。通过上述方法的运用,提高了老年患者静脉穿刺的成功率和血管的利用率。
4 讨论
4.1 用常规法进行静脉穿刺,针柄多固定于患者掌指关节处或手指上方,患者手部必须保持伸直不动状态,时间久了,带来患者的体位不便,易疲劳。如果病人稍不小心,极易使针头穿破血管,造成渗液。这些故障不仅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更为病人带来了身体及心理极大的痛苦。逆向静脉穿刺,针柄固定于患者手背上,不影响病人手部的活动,不仅减少了输液故障的发生,也使病人感觉舒适。另一方面因为逆向静脉穿刺是正压穿刺,针间斜面迎血流方向,当针头刺入血管时更易见回血。但逆向静脉输液是一项还未推广的穿刺方法,在使用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产生怀疑,焦虑的心理。因此护士在操作前,应向患者细致的解释,增强患者对自己的信任感,稳定患者的情绪,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保证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 http://www.100md.com
4.2 “3指按压法”针头与血管壁形成的角度小,且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可减轻甚至去除针刃对血管产生的切割力;不关闭调节器开关,其针头在血管中呈漂浮状态,与周围血管壁无接触,所以疼痛减轻。此法拔针时,不关闭调节器开关,使针头内压力高于血管内压力,而不致回血。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虽然看似简单,但仍有相当一部份病人对输液拔针后按压知识不认知,或未完全认知,使得在输液完毕拔针后由于按压方法不正确,而造成疼痛、皮下淤血等,给病人带来痛苦,不利于保护血管。护士要对病人及家属实施健康教育,使他们掌握了静脉输液拔针后的按压知识,并能在输液拔针后运用正确的方法按压针眼,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总之,随着优质护理示范工程的开展,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护士要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要针对不同的患者,灵活采用不同的穿刺方法,以提高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更高质量的完成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对护士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罗谷宽,粟玉芳,冯广弘.上肢前臂静脉逆行穿刺输液的临床观察.广西医学,2000,22(4):841.
[2] 万淑芝,王莫贤.手部静脉穿刺不宜握拳[J].中华护理杂志,1996,31(2):72.
[3] 陈华萍,尉京波,张美萍.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按压法的效果观察与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08,10(7):966., http://www.100md.com(崔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