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29
编号:13746355
肿瘤化疗病人静脉输液的护理
http://www.100md.com 2012年9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9
     【摘 要】静脉输液疗法是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目前静脉化疗治疗恶性肿瘤主要手段之一,已被普遍的应用于临床。患者在接受化疗的过程中,由于化疗药物本身具有较强的细胞毒作用、刺激性、反复静脉穿刺、静脉留置针时间过长以及长时间输液等因素,不可避免的对血管造成一定的损伤,致使药液渗漏,引起静脉炎,在输注化疗药物过程中 ,如不慎发生外渗或外漏可造成患者局部皮肤红肿、疼痛、溃疡 ,重者可造成皮下组织坏死以及深部组织如肌腱和关节损伤,甚至造成功能障碍。现将化疗药物外渗的常规护理介绍如下: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157-01

    1 化疗前期护理

    1.1当患者确定需要接受治疗时,医生在化疗前应向患者说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争取理解合作,放松心情增强对心理紧张的承受力,护士在给药前应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提高专业技术静脉穿刺一针见血,应对病人的外周静脉做初步的分析评估,建立一套长期、周密的静脉使用计划。在穿刺过程中避免用针头在组织中探找静脉,这样会损伤静脉完整性并导致破溃。同时避免在24 h内在被穿刺过静脉穿刺点下方重新穿刺,以免抗癌药物从前一次穿刺点外渗,穿刺成功正确固定,避免滑脱和刺破血管壁,静注药物完毕后应继续输入等渗盐水,或5%葡萄糖液后方可拔针,静脉推注完毕拔针时应有少量回血以免将化疗药物带出血管外导致组织损伤,拔针后准确按压针眼2~5 min,出血倾向增加按压时间。对腋窝手术后或有上腔静脉综合征病人不应选择上肢静脉给药,对曾做过放疗的肢体、动静脉瘘的肢体、乳腺手术后患侧肢体、淋巴水肿等部位不宜采用静脉给药。
, 百拇医药
    1.2 化疗时的护理

    1.2.1 加强责任心,多巡视。化疗药物外渗的首发症状是输液部位疼痛,因此护理人员应经常检查巡视化疗患者,倾听患者的主诉,及时注意观察静脉输液部位有无疼痛、肿胀症状、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1.2.2 合理选择血管,选择合适静脉,有计划的使用静脉。防止化疗药物外渗的关键是静脉穿刺的准确性,在化疗药物使用前先推注生理盐水或其他无刺激性的药物、病人无自觉症状后应用化疗药物,应尽量避开腕部近关节处的静脉,防止针头活动而脱出血管,同时尽量选择较粗直或前臂的静脉。

    1.2.3 提高专业技术:①负责化疗输液的护士必须经过专业训练,掌握化疗药物的特性,对新药必须详细阅读说明书。②穿刺技术操作应熟练,尽量做到一针见血。③穿刺成功后,先输入葡萄糖或生理盐水,确保在血管内再接化疗药物。④如同时使用几种化疗药应先给刺激性小的,中间用生理盐水间隔静滴;化疗药物滴完后仍需静滴普通液体冲洗静脉,以防药液滞留于血管内造成静脉炎。用大剂量氟尿嘧啶持续静脉泵注48小时以上,局部采用75%酒精湿敷,可保护静脉,减少因药物刺激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 百拇医药
    1.2.4 密切观察输液过程 某些药物一旦渗漏能引起严重组织坏死,如在输入长春碱类药物时,应安排一名护士观察输液的全过程,如多帕菲、紫杉醇等药物密切监测血压,给予心电监护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3 加强健康宣教

    1.3.1加强对病人宣教是防止药物外渗的关键,化疗时尽量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向病人介绍化疗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外渗的后果,告知病人用药时如果有不适或疼痛应立即告诉医务人员。

    1.4化疗后期护理

    1.4.1通常化疗1个疗程结束后,有些病人注射部位会出现局部炎症反应、静脉炎、局部变态反应,给予指导用药,如静脉炎发生后可行局部热敷,按血管走行外涂喜辽妥或理疗,并向病人讲解药物相关知识,帮助病人正视自己出现的化疗反应,保护好血管,给予正确饮食指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病人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 百拇医药
    2 化疗药物出现外渗的处理措施:

    2.1 早发现早处理:发现药物外渗后,立即停止化疗药物的注入,不要拔针保留针头,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接注射器进行强力抽吸,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皮下的药液,然后拔出针头。及时评估外渗的穿刺部位,面积、外渗药液的量、皮肤的颜色、温度、疼痛的性质。

    2.2 根据不同的化疗药物采用不同的解毒剂做皮下封闭,如氮芥、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等溢出可采用10%硫代硫酸钠4ml与无菌注射用水6ml混合做多处皮下注射。长春新碱外漏时可采用透明质酸酶(钠)1~6ml,每隔4小时在外渗部位多处皮下注射。根据渗出量范围做局部皮下环形封闭,由疼痛或肿胀区域多点注射,封闭范围要大于渗漏区,深度最好至渗漏区底部,不可过浅,可采用等渗盐水、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皮下封闭,如2%利多卡因加生理盐水、地塞米松5mg配制成0.25%利多卡因30ml(即封闭液),抬高患肢,避免局部受压。外渗面积较大者,间隔24h重复封闭,直至治愈。
, 百拇医药
    2.3 冷敷、湿敷:大部分化疗药物,渗出后宜采用局部冰敷,时间长短以病人耐受程度为限。冷敷可使局部血管收缩,减缓局部水肿,减少药物吸收和扩散。但草酸铂及长春碱类化疗药物则不宜采用冰敷,冷敷后24h后用50%硫酸镁湿敷,3~4次/d,每次30~60min。機理主要是利用其高渗作用,促使组织水肿的消退,达到止痛的目的。

    2.4 外渗部位痊愈前禁止在外渗区域周围及远心端再行各种穿刺注射,避免剧烈活动。

    2.5 局部坏死组织的处理:发生化疗药物外渗后必须连续观察病人的局部情况,加强交接班,一旦渗漏部位皮肤由暗红色转为黑褐色,溃疡形成应注意保护创面,防止感染,常规给予换药,应保护创面清洁防止感染,用生理盐水纱条与庆大霉素纱条交替湿敷,1次/h。如局部组织已坏死,用醋酸泼尼松、维生素B1、1%普鲁卡因,每次选2个穴位,隔日封闭1次,6次为1个疗程。如创面愈合不佳,可将局部坏死组织广泛切除,进行换药或植皮。
, 百拇医药
    2.6 理疗 药物外渗24h后物理疗法:(1)毫米波治疗仪局部照射,每次30min,3次/d,功率8MW/cm2,频率31.9GHz;(2)蒽环类药物也可使用超短波、红外线照射20~30min,2次/d[15];(3)有学者经动物实验发现:高压氧疗有助于阿霉素外渗所致溃疡的愈合。

    2.7 ⑥透明质酸酶的应用。透明质酸酶300U加0.9%氯化钠注射液2 ml局部注射或透明质酸酶2 ml加地塞米松5 mg加5%利多卡因2 ml局部注射,可降低皮肤基底成分的粘滞度,使蒽环类药物易于扩散到周围组织中,降低蒽环药物的局部浓度,从而使溃疡发生率减少50%。

    2.8 化学性静脉炎

    化疗药物引起的化学性静脉炎是化疗药物引起的常见毒性反应之一,是由刺激性和腐蚀性化疗药物直接损伤输注的静脉而引起的一种无菌性炎症。长春碱类(NVB、VLB)、蒽环类抗肿瘤生素、氮芥、丝裂霉素以及放线菌素D等通过外周静脉输入时易引起不同程度的静脉内膜的损伤,产生化学性静脉炎,且易并发血栓形成。
, 百拇医药
    2.8.1化学性静脉炎的处理

    (1)已发生但没有明显不适者可继续观察,不做特殊处理。

    (2)早期(72小时内)可按药物类型不同,参照外渗处理要求进行外敷或用解毒剂等。

    (3)可用1~3%普鲁卡因或加地塞米松5~10mg溶于生理盐水经受累静脉输注。

    (4)72小时后仍有疼痛者可采用50%硫酸镁湿热敷或在患处外涂激素类软膏、鱼石酯软膏或喜疗妥软膏,每天1-2次,并进行局部按摩。

    (5)疼痛明显者,可用0.25%~0.5%普鲁卡因加用地塞米松或强的松龙局部封闭注射。

    2.9.2 外周静脉输注时,外渗处理:①如果病人诉输注部位疼痛,即使没有外渗的征象,也应立即停止输液。②根据需要原位保留针头。 ③用针筒尽量吸出局部外渗的残液。④通知医生,指导进一步处理。⑤使用相应的解毒剂。解毒剂经静滴给药时,量要适当,避免局部区域压力过大。皮下局部注射解毒剂时应先拔去针头。⑥抬高肢体或注射部位48小时,病人应注意休息。⑦必要时请外科会诊是否有外科指征。⑧避免外渗部位受压。⑨记录外渗液量、输注部位、药物浓度、病人症状及累及范围。

    结论 :总之静脉输入肿瘤化疗药物时外渗是临床工作中时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的正确的措施,护理人员应熟悉化疗患者给药安全知识,规范管理,坚持以预防为主,力争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否则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 百拇医药(于萍 邓太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