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关键词】PICC;肿瘤;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79-01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适宜中长期输液及用高渗性、高刺激性药物的患者静脉通道。相对于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有操作简单、穿刺易成功、创伤少、并发症少、易维护,留置时间长,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总结了本科2008年一月至2011年6月270例PICC腫瘤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2例,女118例,年龄11-85岁。胃癌67例,结肠癌56例,乳腺癌80例,肺癌48例,恶性淋巴瘤14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4F2/60cm导管,连接BD正压接头。封管液体统一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使用10cm以上注射器脉冲式正压封管,贵要静脉123例,肘正中静脉108例,头静脉39例;保留时间10-180d。
1.3 操作 选好穿刺部位,测量置管的长度,严格无菌操作,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穿刺部位是否渗血。接液体观察静点是否顺利,输液结束脉冲式封管。
2 结果
本小组17例发生并发症,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2例,穿刺点感染2例,穿刺点渗血、水肿5例,血拴形成2例,经积极处理后取得满意的效果,无一例因并发症致导管拔除,成功率100%。
3 讨论
3.1 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 百拇医药
3.1.1 导管堵塞 常见原因封管方法不当,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输注特殊物质等,使用非配伍药物时沉淀阻塞导管、抽血后未及时冲管等。
3.1.2 穿刺点感染 主要与无菌操作不严、换药不及时或患者免疫力低下等有关。
3.1.3 穿刺点渗血、血肿 主要原因有穿刺针过粗而置入导管过细,局部反复穿刺,穿刺部位过度活动,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
3.1.4 静脉炎 多数患者置管后1-5天内出现静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15天左右出现,主要与选择导管的型号不适合,穿刺手法及封管不规范有关。
3.1.5 血栓形成 深静脉置管容易诱发静脉炎,静脉壁的炎症又容易是高凝状态的血液附着在静脉壁上,形成血栓。
3.1.6 导管脱出 主要由于导管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所致。本组2例患者睡眠时感觉手臂有异物不适,撕扯时导管拔出。另外2例是护士更换贴膜时不慎牵拉导管,导管接头与输液器相接时牵拉导管。
, http://www.100md.com
3.1.7 穿刺处渗血 本组5例患者于置管当日出现穿刺点渗血,其中2例为肝癌患者,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 1例为穿刺点未加压包扎, 2例为肢体过度活动。
3.2 护理对策
3.2.1 防止导管堵塞 保持PICC导管通畅,避免扭曲。穿刺时动作要轻柔,对于穿刺时间过长,年龄偏大,血液粘稠度高的患者,在穿刺前可将导管注满肝素盐水后再穿刺,置管成功后要立即用肝素纳稀释液脉冲式冲管,输注粘稠度高的液体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输液完毕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正压封管。
3.2.2 穿刺点感染 置管操作前后须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要及时换药和更换敷贴,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密切观察体温及局部有无红、肿、渗液等变化。发现穿刺点红、肿、疼痛和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伤口感染处理,轻度感染增加换药次数,症状会在3-5天逐渐消失,严重感染,立即拔出导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本组无一例严重感染病例。
, 百拇医药
3.2.3 穿刺点渗血、血肿 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置管前检查凝血功能,穿刺后加压固定,24小时内避免过度活动,咳嗽时用手指按压穿刺点,防止因静脉压过高而渗血,穿刺后24小时应换药,渗血过多及时更换敷料,在穿刺点加盖无菌纱布,用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刺点5-10分钟或给予冰袋压迫止血。
3.2.4 静脉炎 置管前要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贵要静脉,严格无菌操作,静脉炎发生给予对症处理。机械性损伤、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可用湿热敷、抬高患侧手臂、外用消炎止痛膏、限制患肢过多活动及调整输入液体的浓度等处理;血栓性静脉炎,给予血栓堵塞导管处理。
3.2.5 血栓形成 输注前应先抽回血栓检查有无血栓,有阻力勿用液体加压冲注,可用力抽吸或溶栓治疗。
3.2.6 导管脱出 对于年迈体弱患者,用绷带遮盖住导管,必要时在患者睡眠时,约束另一侧肢体,以防拔出导管。导管外露部分环形或S型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同时,更换贴膜时应向心端揭开贴膜,皮肤消毒时,先固定好导管,此外,还应加强导管维护的宣教,指导患者置管肢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
3.2.7 穿刺处渗血 首先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估患者是否适合置管;选择易穿刺的血管,尽量一次穿刺成功,置管后穿刺点按压30min,局部加压包扎24h,若出血较严重,在穿刺处给予无菌棉纱凝血酶粉剂加压包扎,每日更换敷料。
4 总结
采用PICC置管给予患者静脉治疗,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减少采用外周静脉治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通过分析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积极采用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百拇医药(马惠利)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9-0379-01
PICC是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锁骨下静脉。适宜中长期输液及用高渗性、高刺激性药物的患者静脉通道。相对于其他中心静脉置管,有操作简单、穿刺易成功、创伤少、并发症少、易维护,留置时间长,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等优点,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总结了本科2008年一月至2011年6月270例PICC腫瘤患者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2例,女118例,年龄11-85岁。胃癌67例,结肠癌56例,乳腺癌80例,肺癌48例,恶性淋巴瘤14例。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采用美国ARROW公司生产的4F2/60cm导管,连接BD正压接头。封管液体统一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使用10cm以上注射器脉冲式正压封管,贵要静脉123例,肘正中静脉108例,头静脉39例;保留时间10-180d。
1.3 操作 选好穿刺部位,测量置管的长度,严格无菌操作,观察患者的反应及穿刺部位是否渗血。接液体观察静点是否顺利,输液结束脉冲式封管。
2 结果
本小组17例发生并发症,静脉炎6例,导管堵塞2例,穿刺点感染2例,穿刺点渗血、水肿5例,血拴形成2例,经积极处理后取得满意的效果,无一例因并发症致导管拔除,成功率100%。
3 讨论
3.1 常见并发症及原因分析
, 百拇医药
3.1.1 导管堵塞 常见原因封管方法不当,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输注特殊物质等,使用非配伍药物时沉淀阻塞导管、抽血后未及时冲管等。
3.1.2 穿刺点感染 主要与无菌操作不严、换药不及时或患者免疫力低下等有关。
3.1.3 穿刺点渗血、血肿 主要原因有穿刺针过粗而置入导管过细,局部反复穿刺,穿刺部位过度活动,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等。
3.1.4 静脉炎 多数患者置管后1-5天内出现静脉炎,少数患者在置管后15天左右出现,主要与选择导管的型号不适合,穿刺手法及封管不规范有关。
3.1.5 血栓形成 深静脉置管容易诱发静脉炎,静脉壁的炎症又容易是高凝状态的血液附着在静脉壁上,形成血栓。
3.1.6 导管脱出 主要由于导管固定不妥、肢体活动过度所致。本组2例患者睡眠时感觉手臂有异物不适,撕扯时导管拔出。另外2例是护士更换贴膜时不慎牵拉导管,导管接头与输液器相接时牵拉导管。
, http://www.100md.com
3.1.7 穿刺处渗血 本组5例患者于置管当日出现穿刺点渗血,其中2例为肝癌患者,肝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 1例为穿刺点未加压包扎, 2例为肢体过度活动。
3.2 护理对策
3.2.1 防止导管堵塞 保持PICC导管通畅,避免扭曲。穿刺时动作要轻柔,对于穿刺时间过长,年龄偏大,血液粘稠度高的患者,在穿刺前可将导管注满肝素盐水后再穿刺,置管成功后要立即用肝素纳稀释液脉冲式冲管,输注粘稠度高的液体后,要用生理盐水把导管完全冲干净,输液完毕以生理盐水行脉冲式正压封管。
3.2.2 穿刺点感染 置管操作前后须严格无菌操作,置管后要及时换药和更换敷贴,保持穿刺点周围皮肤清洁,密切观察体温及局部有无红、肿、渗液等变化。发现穿刺点红、肿、疼痛和局部出现脓性分泌物,应伤口感染处理,轻度感染增加换药次数,症状会在3-5天逐渐消失,严重感染,立即拔出导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本组无一例严重感染病例。
, 百拇医药
3.2.3 穿刺点渗血、血肿 根据血管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针,置管前检查凝血功能,穿刺后加压固定,24小时内避免过度活动,咳嗽时用手指按压穿刺点,防止因静脉压过高而渗血,穿刺后24小时应换药,渗血过多及时更换敷料,在穿刺点加盖无菌纱布,用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刺点5-10分钟或给予冰袋压迫止血。
3.2.4 静脉炎 置管前要选择粗直弹性好的血管和型号匹配的导管,首选贵要静脉,严格无菌操作,静脉炎发生给予对症处理。机械性损伤、药物刺激导致的静脉炎,可用湿热敷、抬高患侧手臂、外用消炎止痛膏、限制患肢过多活动及调整输入液体的浓度等处理;血栓性静脉炎,给予血栓堵塞导管处理。
3.2.5 血栓形成 输注前应先抽回血栓检查有无血栓,有阻力勿用液体加压冲注,可用力抽吸或溶栓治疗。
3.2.6 导管脱出 对于年迈体弱患者,用绷带遮盖住导管,必要时在患者睡眠时,约束另一侧肢体,以防拔出导管。导管外露部分环形或S型固定,以利于导管受外力牵拉时有一定的余地。同时,更换贴膜时应向心端揭开贴膜,皮肤消毒时,先固定好导管,此外,还应加强导管维护的宣教,指导患者置管肢体勿负重和过度活动。
3.2.7 穿刺处渗血 首先了解患者的凝血功能,评估患者是否适合置管;选择易穿刺的血管,尽量一次穿刺成功,置管后穿刺点按压30min,局部加压包扎24h,若出血较严重,在穿刺处给予无菌棉纱凝血酶粉剂加压包扎,每日更换敷料。
4 总结
采用PICC置管给予患者静脉治疗,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保护了患者的血管,减少采用外周静脉治疗药物对血管的损害。通过分析PICC置管后出现的并发症,积极采用预防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百拇医药(马惠利)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