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子宫内膜异位症
编号:13742232
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10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摘 要】探讨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及预防。对我院2001年1月到2009年1月收治的1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手术引起的医源性种植有关,治疗首选手术,但关键在预防。

    【关键词】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剖宫产术

    【中图分类号】R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381-01

    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腔被覆内膜及宫体肌层以外的其他部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为10%-15%[1],本病发病机制至今仍未完全阐明。其中剖宫产术后继发腹壁切口内异症,可能是术时将子宫内膜带至切口直接种植所致。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现将我院10年来诊治的10例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总结分析如下。
, 百拇医药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01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共收治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10例,年龄22岁-39岁,平均28.9岁,9例有剖宫产史,1例有剖宫取胎病史,均为腹壁横切口。

    1.2临床表现 发病时间为剖宫产或剖宫取胎术后1至3年,均有腹壁切口处疼痛性包块,月经前或月经期肿块增大,胀痛明显,经后肿块缩小,疼痛渐减轻。具有典型的周期性。触诊切口包块多位于皮下,固定,呈圆形或椭圆形,周边可不规则,边界欠清,质地韧或实性,活动差。

    1.3辅助检查 腹部彩超提示腹壁内低回声肿块,边缘不规则欠清晰,无完整包膜,查血清CA-125有不同程度升高。

    1.4治疗 10例患者均在要腰硬联合麻醉下行手术切除,9例累及腹直肌前鞘,1例累及肌层。术后病理:增生的结缔组织中可见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
, 百拇医药
    1.5效果 术后随访2-3年无发。

    2 讨论

    2.1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易于浸润扩散和复发,被称为“良性病变,恶性行为”,虽然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不明,但有学者认为其发病机制与子宫内膜种植有关,本文诊治的10例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均为剖宫产术后,这说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其发生与子宫内膜异位移植有关。,2.2 诊断 (1)育龄妇女,有剖宫产术史;(2)随月经周期消退的疼痛;(3)肿块位于切口周围

    2.3治疗 均为手术切除病灶,在切除病灶时,应同时切除病灶周围的纤维组织,以保证无残留异位灶。我院对10例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均采用手术治疗,术中尽量完整的切除病灶,术后未予药物辅助治疗。

    2.4本组病例均与剖宫产有关。近年来,随着社会因素的影响,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剖宫产率高达40-60%[2],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逐年增多。因此,应做到以下几点:(1)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2)剖宫产书中应用纱布垫保护好子宫切口周围手术野。(3)擦拭宫腔的纱布器械不能再用于擦拭或缝合腹壁切口。(4)缝合子宫的缝线不用于缝合切口。(5)缝合腹膜后,生理盐水冲洗腹壁切口。

    总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操作规范,可降低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一经诊断,应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 丰有吉,沈铿.妇产科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368.

    [2] 许芙蓉.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2011,8(8)5538., 百拇医药(魏晓蕾)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妇产科 > 子宫内膜异位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