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感染性皮肤病 > 疱疹 > 带状疱疹
编号:13742029
神经阻滞对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治疗效果
http://www.100md.com 2012年12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212
     【关键词】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神经阻滞

    【中图分类号】R75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077-01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指急性带状疱疹临床治愈后持续疼痛1个月以上、6个月以内者。神经阻滞治疗效果通常比较理想[1]。但笔者发现一部分患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老年人,在接受椎旁神经阻滞加皮损区皮下浸润性注药后并未产生预期的疗效。遂对照观察了一组患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老年人行神经阻滞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照疼痛性质和临床表现进行临床亚型分组[1],即以对痛觉超敏为特征的激惹触痛型和以对浅感觉减退和痛觉敏感为特征的痹痛型。选择同期就诊、资料完整的60例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老年人进行临床观察,本组病例均经同一皮肤科医生行类似的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并排除了糖尿病及其他严重的全身性疾病。根据上述诊断标准患者被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激惹触痛型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0~85(平均70.7±6.2)岁;痹痛型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60~79(平均71.1±5.3)岁。两组患者疼痛区域均位于胸腹部。两组年龄及性别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涉及头面部及四肢疼痛者不在本观察之列,对介于两型之间的中枢整合型患者也不参与本临床观察。
, 百拇医药
    1.2 方法 两组病人神经阻滞治疗方法相同,即椎旁神经阻滞加皮损区皮下浸润性注药。使用药物为0.3%利多卡因50 ml+曲胺奈德15 mg+维生素B12 1 mg混合液(此为1单元用药量)。 椎旁神经阻滞方法:患者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先确定阻滞范围,定位棘突,在棘突旁开2 cm作一标记。常规消毒,用10 cm长7号腰穿针垂直刺入皮肤,直至针尖触及同侧椎板外侧,将针体穿刺深度标志物固定至距皮肤1~1.5 cm处,退针至皮下且将针向外斜或将针平行向外移动0.5 cm重新刺透横突间韧带进入椎旁间隙。注气无阻力,回吸无血或无脑脊液即可注药。注药容量为每节段5~8 ml。皮损区皮下浸润性注药方法:将上述适量混合液按局麻技术浸润于皮损区皮下即可。治疗完毕常规留观30 min,无异常反应即可离院。7 d治疗1次,4次为1个疗程。

    1.3 疗效评定 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记录每组病人治疗前、治疗后1 w及治疗后3个月疼痛的VAS值。评定疗效在治疗后3个月进行。评定标准为:“优”,VAS 0~2分,疼痛完全或基本消失;“良”,VAS 3~4分,疼痛明显缓解,能良好耐受轻微的残余痛;“差”,VAS≥5分,治疗后疼痛不缓解或疼痛虽有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难忍受。治疗后VAS值小于治疗前2分,即认为有效。分别计算“优良率”和“有效率”。
, 百拇医药
    1.4 统计分析 数据以x±s表示。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组内及组间进行t检验或χ2检验。

    1.5 结果 激惹触痛型组中VAS值在治疗后1 w及3个月分别为(3.0±1.0)、(1.8±1.2)分,与治疗前(6.5±1.0)分相比均非常显著降低(P<0.01);痹痛型组中VAS值在治疗后1 w及3个月分别为(4.3±0.9)、(3.3±1.2)分,较治疗前(6.1±0.7)分显著降低(P<0.01)。两组间VAS值比较,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 w及3 个月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即在激惹触痛型组显著低于痹痛型组。优良率在激惹触痛型组为96.4%,痹痛型组为73.3%,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2 讨论

    带状疱疹神经痛是一种顽固和难治性神经痛,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通常认为背根神经节及相应的末梢神经受疱疹病毒损害是其主要的原因[2]。神经阻滞性注药可阻断神经痛的恶性循环,阻断痛觉的神经传导通路,改善血液循环,同时具有局部抗炎、神经修复及营养作用。采用椎旁神经根注药治疗被认为是比硬膜外腔注药还好的方法[3]。行皮损区局部浸润性注药,则有利于末梢神经及组织的修复[4]。
, http://www.100md.com
    本结果表明,使用椎旁神经阻滞加皮损区皮下浸润性注药的方法治疗老年人带状疱疹神经痛可显著降低疼痛的VAS值。在激惹触痛型中优良率高、疗效佳;痹痛型中优良率相对较低、疗效不尽人意。究其原因尚难确定,可能的原因为:激惹触痛型患者神经损害轻,接受神经阻滞性注药治疗后受损神经易于修复;而痹痛型患者神经损害重,受损神经不易修复。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3942.

    [2]Melody VS,Daniel C,Patricia L,et al.Reduction of postherpetic neuralgia in herpes zoster(J).J Cutan Med Surg,2001;5(5):40916.

    [3] 王家双,朱月萍.硬膜外和椎旁神经根注药法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1997;3(1):811.

    [4] 谭宪湖,谭冠先,秦 科,等.椎旁神经阻滞及疱疹区局部注射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痛〔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4):2098., 百拇医药(池晏民)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皮肤科 > 感染性皮肤病 > 疱疹 > 带状疱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