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33
编号:13735621
电针颈夹脊穴旁开1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作用机理研究(3)
http://www.100md.com 2013年3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3
     3.2 现代医学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认识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被认认为颈椎病累及椎动脉后刺激交感神经系统而引起的眩晕、视物模糊、耳鸣、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发作性症状,其原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临床称之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缺血综合征或颈性眩晕等。其发病机理至今仍未明确。

    多年来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许多学者从解剖学、神经学及病理学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对其发病机制的认识日趋统一:机械压迫及交感神经刺激是当前较为认可的两大原因,两者互为因果,导致椎动脉单位面积的血流量减少,流速变快,大脑相对缺血,以致眩晕发作,导致颈椎病的发病[4]。一般认为颈椎退变或颈椎钩椎关节及小关节骨质增生、骨赘形成等改变均可压迫椎动脉,机械性压迫或牵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5]。体液因子、血管病变也是不容忽视[6],体液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及椎动脉交感神经被刺激后产生的一系列神经-体液变化、微循环障碍及血管本身病变在发病中的影响备受关注。近年来,随着多种炎性介质在退变的椎间盘中的发现,比如PGE2和PGFlα 等,颈部软组织炎症被认为是颈椎病的重要病理学机制,在颈椎病的发病的作用,与颈椎骨和颈椎间盘一样不容忽视[7] 。近来有学者在兔颈椎病模型上证实:退行性颈椎间盘组织中5-HT、PGE2、组织胺及6酮一PGF12明显高于对照组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