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35
编号:13732605
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发展史的哲学思考(1)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刘缨 郭芬芬 张建芳
对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发展史的哲学思考,洋地黄,利尿药,β肾上腺受体阻断药,ACEI,认识论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治疗药物,随着人们对CHF认识的不断深入而发展。自20世纪40年代至今,从病理生理学角度先后提出了三种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或学说,这就是心—肾机制,心脏—周围循环机制和神经体液机制。这三种学说分别代表不同年代人们对CHF的认识,为当时治疗CHF的药物的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治疗CHF的药物发展经历了7个时期:洋地黄期、利尿药期、血管扩张药期、新的正性肌力药期、β肾上腺受体阻断药、ACE抑制药期、醛固酮阻滞剂期。联系认识论分析治疗CHF的药物的发展史,总结经验,为今后治疗CHF药物的开发提供思维方法。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洋地黄;利尿药;β肾上腺受体阻断药;ACEI;认识论

    【中图分类号】R54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096-02

    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心脏的收缩或(和)舒张功能障碍,导致心排出量绝对或相对低于全身组织代谢需要的综合征。临床上患者表现为动脉系统供血不足、肺或(和)体循环静脉瘀血的各种症状和体征。CHF是各类心脏病发展的严重阶段,发病率高,5年存活率低。据统计,25~75岁成年人心力衰竭患病率约在2%-6%,其中症状性心力衰竭约占其一半[1]。目前,CHF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健康问题。随着人们对CHF病理生理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从最开始的心—肾机制,后来的心脏—周围循环机制及到现在的神经体液机制[2],CHF的治疗药物也随之在不断的出现与发展。CHF的治疗药物发展经历了7个时期:洋地黄期、利尿药期、血管扩张药期、新的正性肌力药期、β肾上腺受体阻断药、ACE抑制药期、醛固酮阻滞剂期。

    1 洋地黄期

    1785年英国医师Withering W首次报道洋地黄可以治疗水肿,并间接地对心脏有作用。1841年,KreysinFL 发现洋地黄对心血管有直接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