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42
编号:13700337
特发性流出道室性心律失常的体表心电图特征(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陈亚东 庞京 罗军 单兆亮
第1页

    参见附件。

     IVA起源于游离壁的患者出现症状的年龄为(41.5±17.7)岁,男性25例,女性13例;间隔部的患者为(43.7±12.5)岁,男性35例,女性51例。起源于游离壁患者的心电图中I导联主波向下2例(8.7%),间隔部向下24例(27.9%),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起源于游离壁的患者中肢导上有切迹29例(76.3%),间隔部起源存在切迹的63例(73.3%),其中33例只在一个导联上有切迹,见表2。

    IVA起源于右室流出道前部和中部的患者R波在胸前移形导联在V2的分别有4例(8.0%)和2例(4.3%),下部的没有。上部I导联主波向下的患者14例(28.0%)、中部9例(19.1%)、下部3例(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肢体导联出现切迹的个数,前、中、后部无差异,但是同左室流出道起源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IVA可以起源于多个部位,大约有2/3的病例起源于流出道,其中绝大数来源于RVOT。右室流出道是一个倒置的漏斗状管道,关于RVOT的研究已经很多,但是对于RVOT进一步分类的研究却很少。本文将RVOT详细分为来自游离壁和间隔侧,还根据RFCA术中的标测定位进一步分为前、中、后三个部位,进行了临床和心电图特征的研究,并与LVOT进行了对照研究。本文的局限性在于由于RVOT的定位是通过手术标测获得,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Jadonath等[2]在对RVOT的研究中发现,在间隔偏前的区域起搏时,I导联更多的产生优势性的Q(QS或Qr)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