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20143
编号:13697231
Picc导管固定方法研究进展
http://www.100md.com 2014年3月1日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43
     【关键词】picc

    【中图分类号】R472.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01192-01

    【Keywords】PICC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由外周静脉(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穿刺,其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末端,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入口处的深静脉置管术[1]。90年代后期,美国BD公司将此技术引入中国,广泛应用于肿瘤化疗,肠外营养,成人术后肠外营养和早产儿营养通路的建立等方面[2]。Picc极大地减少了频繁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Picc能否长期保留,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取决于导管的有效固定[3]。因导管固定不当可导致:导管异位、脱出、导管压疮、导管破损、感染。给病人带来躯体痛苦和精神负担,且易被医护人员忽视。很多护理同仁对导管固定做了大量研究,现将有效固定方法综述如下。

    1 未接透明延长管的picc导管固定法

    1.1常规固定法:“?”型。

    常规消毒待干后,体外导管呈“?”摆放。此方法易导致导管破裂和导管压疮。Picc导管体外部分摆放于前臂活动度最大的肌腹位置。因其材质为高级医用硅胶材料,非常柔软,且弹性大,而连接器的减压套筒比导管材质硬,且弹性小。当肘关节屈伸运动时,带动导管同向运动。导管末端摆放与前臂中轴平行,无角度,正好与肌肉的运动方向一致。肌肉舒张与收缩时,作用在导管上的力最大,导致导管形变也最大。导管与减压套筒连接处在反复的挤压拉扯下形成曲折,导致磨损,甚至破裂。减压套筒下面的皮肤也因反复受挤压形成压疮[4]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4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