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与保健》 > 20142
编号:13700530
鼻内镜术后不同途径使用黏液调节剂对术腔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http://www.100md.com 2014年2月1日 卢庆虹
第1页

    参见附件。

     【摘 要】 目的 观察黏液调节剂经不同的给药途径在鼻内镜围手术期的疗效。方法

    【关键词】 鼻内镜检查;鼻窦炎;黏液调节剂

    【中图分类号】 R765 【文献标识码】 B

    慢性鼻-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临床上常采用内镜下手术干预。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研发,使我们更深一步认识到该病的治愈率与术后的进一步延续治疗密不可分。有研究表明如何更好的使术腔黏膜功能得以恢复是术后处理的关键所在。术后鼻腔黏液纤毛清除系统(Mucociliary Clearance system,MCS)功能的修复在鼻窦炎治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黏液调节剂可减少黏液腺及杯状细胞的分泌、增强纤毛的运动,清洁鼻腔。近年来得到临床耳鼻喉科医师的广泛关注,并在临床中逐渐认可。为了解黏液调节剂不同给药途径对术后鼻功能恢复影响的力度,我们就黏液调节剂(盐酸氨溴索)局部雾化吸入和口服两种方式做了临床比较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09年10月-2012年2月间在我院行鼻内镜手术并能定期随访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口服氨溴索片(常州四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00660 ),B组鼻部雾化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天津药物研究院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041473)。观察鼻内镜术后鼻腔黏膜修复的情况。

    1.1 诊断标准 根据慢性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的诊断标准[1]。剔除标准:患有糖尿病,严重心脑血管病,哮喘,及没有定期随访者。

    最终筛选出8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其中术后不能定期随访8例,患有糖尿病5例,哮喘1例除外)其中男性50例,女性36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23岁。平均年龄46岁。病史在2--30年。复发病例10例(过去曾做过鼻窦手术)。A组52例。B组34例。

    1.2 给药方法 术后均给常规抗生素应用48小时,术后24小时-48小时间抽出鼻腔所填高膨胀海绵及纱条,清理鼻腔后给500ml生理盐水每日2次鼻腔冲洗。局部布地奈德喷鼻每日1次。术后隔日鼻内镜下清理术腔1次。术后7天出院。出院后继续鼻腔冲洗。鼻部布地奈德喷剂应用,1周门诊鼻内镜定期复查。在此基础上,术后第3天开始分别加用口服氨溴索30mg,3次/d,持续4周。雾化吸入氨溴索30mg,2次/d,持续4周。两组患者均随访6个月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