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06年第12期
编号:11365011
建立基层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思考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2月1日 刘玉宝
第1页

    参见附件(307KB,2页)。

     长效管理作为一项管理理念和工作要求,常见于各类报道和领导讲话中。但就某项具体工作来说,什么样的管理属于长效管理,什么样的管理机制是长效管理机制,它包含了哪些基本要素,需要我们在理论上和实践中积极探索。笔者通过对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的探讨,以期进一步提高和完善对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和实施的认识,提高基层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水平,使职业卫生管理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与职业卫生需求相适应。

    1职业卫生管理现状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经济发展参差不齐,职业卫生管理需求和水平高低不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举世瞩目,职业卫生管理工作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此同时职业病危害和其后果也日益凸现。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全国共报告各类职业病14 821例,比2001年增加12.1%,急性职业中毒205起,共590例,死亡112例,病死率为19.0%,慢性职业中毒1 300例,比2001年同期增加11.5%,尤其是三资企业病例为2001年的2.1倍。有关卫生专家预测,如不采取有效防制措施,今后10年将有大批职业病患者出现,因职业病危害导致的死亡、致残、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将不断增加,其危害程度远远高于生产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从法律层面规范了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但相关的工作规范、技术标准还存在滞后甚至缺失现象,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置不平衡,管理人员配备不足,专业知识缺乏,管理手段单一。新职业病危害的不断出现,职业病发病形势日趋严峻,经济欠发达地区经费投入不足,都使得职业卫生管理工作不能满足日常工作的需要,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基层职业卫生长效管理机制框架构想

    2.1机构

    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职业卫生管理相对人总量,合理配置卫生监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和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断鉴定机构。从人员、装备、技术和经费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以满足日常管理和提供职业卫生服务的需求。

    2.2人员

    职业卫生管理的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涉及内容广泛。因此,人员配备必须综合考虑人员的数量、专业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等。要保持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结合日常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学习,以适应快速发展的职业卫生工作的需要。

    2.3网络

    建立市、区、社区及企业多层次的基层职业病防治管理网络。分工明确、职责明晰、管理有序、运转有效,使管理职能按能级逐级下移,管理措施有效落实到位。

    2.4经费

    各级政府保障职业卫生日常管理和职业病防治的经费投入,将其纳入地方财政预算,并随着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逐年调整。用人单位根据企业发展情况对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和职业卫生管理给予经费支持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0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