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男生艾滋病预防的信息扩散与行为改变研究
第1页 |
参见附件(287KB,2页)。
艾滋病(AIDS)目前尚无治疗的特效药物,人体疫苗也没有取得规模使用的重大突破,而AIDS的传播又与人们自身的行为密切相关,其本质是一种行为性疾病。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被公认为当前预防艾滋病传播的最有效手段和最得力措施。为了解我院男生预防艾滋病知识来源与预防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和行为的现状,我们通过开展艾滋病预防的信息扩散与行为改变的问卷调查,对我院不同年级的男性大学生进行艾滋病预防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调查,以便日后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问卷法对上饶师范学院4个年级男性大学生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3 000份,收回问卷2 440份,有效问卷2 408份。其中,大一545份,大二675份,大三588份,大四600份。学生年龄18—25岁。
1.2 方法
有针对性自行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获得预防AIDS知识的途径、对艾滋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态度以及预防艾滋病传播的自身态度和行为等22项内容。被调查者对每项内容中的3个不同选择只能作出1个选择。调查问卷采取不记名的方式独立完成,以班级为单位发放与收集。数据经过人工和计算机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艾滋病知识
学生获得预防艾滋病知识的一般途径依次是书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与教师、家长、同学交流等。不同年级的男性大学生无显著差别。但大三和大四的男生比大一和大二男生通过“家长、同学等交流”获得AIDS知识的比例更高(表1)。这表明大三和大四的男生随着年龄和知识的增长,更趋于用交流这种手段获取和传递预防艾滋病的知识信息。值得注意的是学生从学校教师那里获取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在4个年级当中无太大变化,表明学校在开展健康教育时对艾滋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和重视的力度还不够。
2.2 AIDS知识的掌握程度
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大一至大四的男生都能够较准确地回答出三大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但对一般性接触如: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毛巾、马桶、浴盆、卧具、电话、游泳池,以及咳嗽、打喷嚏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HIV,学生的正确回答率依次为:大一(65%)、大二(47.5%)、大三(47.4%)、大四(55.2%)。调查表明,男性大学生中随着年级的升高,对AIDS的传播知晓率越低,但到了大四又略有回升。
表2数据表明,大一与大四男生、大一与大三男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呈高度相关。大一和大四男生在谈到对AIDS患者歧视方面较之大二和大三男生更持有理解、支持、容忍态度,但是一旦艾滋病威胁到自己时,态度就变得非常谨慎。表明很多大学生在对AIDS病患者态度方面歧视现象依然很普遍。
2.4 个人态度与行为
本次调查问卷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87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