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上海预防医学》 > 2007年第7期
编号:11480021
海门市1956—2005年麻疹发病趋势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郁 新
第1页

    参见附件(162KB,2页)。

     随着麻疹疫苗的推广使用和预防接种工作的深入开展,麻疹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麻疹被列为继脊髓灰质炎后下一个拟被消除的传染病。为实现WHO西太平洋区提出的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中国正在制定消除麻疹行动计划[1]。为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麻疹的流行规律,为控制和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现将海门市1956年以来的麻疹疫情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疫情资料来自疫情统计年报,人口资料来自海门市统计年鉴和人口普查资料。为便于比较,将麻疹疫情分成无麻苗期(1956—1966年)、麻苗推广期(1967—1978年)、计划免疫初期(1979—1988年)、计划免疫巩固期(1989—2005年)四个阶段,对各阶段麻疹疫情进行分析。

    2结果

    2.1流行强度

    1956—2005年海门市共报告麻疹20 23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43.20/10万,共出现9次流行高峰,流行高峰间隔时间3~6年。四个阶段麻疹疫情呈明显下降趋势(图1,图2)。

    无麻苗期(1956—1966年)年平均发病率为146.34/10万,麻疹处于自然流行状态,共出现2次流行高峰,每次流行高峰持续时间较长,达3年,分别为1957—1959年、1963—1965年, 6年高峰期的年平均发病率达234.10/10万,其中1957年发病率水平为50年疫情的最高峰,达337.36/10万。

    麻苗推广期(1967—1978年)年平均发病率为47.32/10万,比上一阶段下降67.66%,期间出现4次流行高峰,分别为1968年、1971年、1974年、1978年,间隔期3~4年, 高峰持续时间缩短为1年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