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肥胖病 > 资料
编号:11533251
儿童单纯性肥胖的预防(1)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2月1日 《上海预防医学》 2007年第12期
     单纯性肥胖是以过度营养、运动不足和行为偏移为特征的全身脂肪组织过度增生,体重超常的疾病。它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的先驱症。儿童期的肥胖对儿童各个系统的生长发育、智力、心理行为、营养状况都产生不良影响,对生活质量、工作能力、健康和预期寿命造成损害。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无论在经济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生活优裕的群体,肥胖和超重人数正以惊人速度在全球范围内增长,近25年来超重和肥胖增加了1倍以上[1]。

    1儿童单纯性肥胖的诊断

    长期以来身高别体重是判断儿童肥胖最常用指标,将体重超过同性别相应身高标准体重的10%定为超重、超过20%为轻度肥胖、超过30%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但此法的缺点是对青春期肥胖的评估可能会出现偏差,同时当人群普遍增重时,从生长标准得到的体重值会升高,使用这一方法得到肥胖的发生率偏低。由于体质指数(BMI)与身体脂肪量存在高度的相关性(r=0.7~0.8)。因此,它作为判断成人超重和肥胖的方法已被广泛应用。WHO将判定的界点定为BMI≥25kg/m 2为超重,≥30kg/m2为肥胖。由于不同人种的体质指数与体脂百分比的相关性有差异,一些国家也制订出适合本民族的BMI标准。由于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在不断变化,BMI是非线性的,没有绝对的界值点用于评价体重。因此,儿童的体重分类可根据BMI百分位数的范围来确定。WHO采用美国(NCHS)标准,儿童正常体重为BMI的5%~85%、超重危险为85%~97%、超重为≥97%[2]。由于肥胖是体内脂肪含量的过多堆积,因此,对脂肪含量的测定是判断肥胖的重要依据。利用双能吸收法、生物电阻抗、磁共振成像、计算机断层扫描等方法可较精确测量体脂,但由于价格贵,操作复杂等原因不能被常规应用。
, 百拇医药
    2儿童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

    2.1遗传因素

    遗传在肥胖发生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欧美一些国家进行的一系列以家庭为单位的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和双胎的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呈明显的家庭聚集性。目前虽已确定并克隆了参与能量调控的若干基因,但肥胖是一种多基因疾病,且伴有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的相互作用,难以用单一基因的突变来解释[3]。促使体重增加的基因并直接引起肥胖,更可能是增加了人体对导致过量能量摄入的环境因素的易感性。也有人认为肥胖父母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影响了孩子,因此不能绝然区分是遗传还是环境影响。瘦素一种只能在脂肪组织中产生的饱感信号蛋白,但对大量肥胖者进行的研究提示,在这方面有遗传缺陷的极为罕见,瘦素在人体发胖过程中只起了有限作用。

    2.2环境因素

    摄入过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是热能的摄入大于热能消耗而引起肥胖。我国儿童期单纯性肥胖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家长喜欢攀比、显富。认为孩子长得胖是自己能干,喜欢过度和强迫喂养使孩子摄入过度。随着广告的宣传使孩子更喜欢西方的饮食模式,如甜点、软饮料和快餐等。父母缺少营养知识造成喂养不当,食物选择不科学,养成孩子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如少吃蔬菜水果,喜大鱼大肉、暴饮暴食和零食。由于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使孩子体育活动量不足、运动方式少、不做家务、过多的静坐、玩电脑、看电视,使热能消耗明显不足导致肥胖发生。
, 百拇医药
    3肥胖的预防

    肥胖的治疗非常困难,采用经典的减肥方法,如减少能量的摄入,通过增加运动量促使能量的消耗,积极地鼓励家长作为改变生活方式的促进者和家庭共同参与等,但这些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2],尤其儿童缺乏减肥的动机,这些方法又很难持之以恒。因此,儿童肥胖的预防就显得特别重要。对父母肥胖的孩子尤应更加重视,而且要把肥胖的一级预防重点放在儿童期。

    3.1健康教育

    由专业人员在社会群体的各个层面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使人们对科学育儿知识的认知力得到提高。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以家庭为基础预防儿童肥胖,家长的营养知识和日常生活安排是儿童肥胖的重要影响因素[4,5]。因此,家长、孩子的领养人、儿童和幼教老师应为社会教育的重点,使他们了解肥胖并不是健康的标志以及肥胖的危害、肥胖的好发年龄、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如何提供平衡膳食和能量平衡、合理安排膳食、并传授正确的营养知识给子女,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报道认为,儿童期的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一旦养成会延续到成人[6]。

    3.2控制婴儿出生体重

    正常孕妇在妊娠期体重增加10~12 kg。妊娠在最后的3个月胎儿体重增加最快,每周可增加0.35~0.4 kg,这一时期若营养过度则易引起胎儿生长过快,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加、体积增大引起出生体重过大。Parsons等[7,8]报道研究组肥胖儿童出生体重>4 000g者占14.7%,而对照组只占6.9%(P, 百拇医药(马丽玉 郭志平)
1 2下一页


    参见: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内分泌科 > 肥胖病 > 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