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主动监测体系的建立与评价(2)
第1页 |
参见附件(1372KB,2页)。
3.1主动监测前后AEFI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2009年全面实施主动监测后,本社区AEFI报告率为455.46/10万,是2007年的5.21倍,高于区平均水平的3.47倍,报告及时率和完整率均>95%,监测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3.2主动监测前后AEFI分布特征
按病毒类与细菌类疫苗统计,主动监测开展前后AEFI报告率有年度增长的趋势。按不同人群分析,沪籍儿童和非沪籍儿童主动监测后AEFI报告率分别是主动监测前的7.51倍和3.93倍。在以被动报告为主的方式下非沪籍儿童的AEFI报告率略高于沪籍儿童,之后沪籍儿童的报告率高于非户籍儿童且增长趋势明显。主动监测前后AEFI按疫苗接种剂次分布大致相同,DPT与HepB随接种针次增加,报告率有上升趋势,OPV第三剂AEFI报告率较前两剂为高,其余疫苗随针次的增加,报告率逐渐降低,与应颖、钱晓华等[3-4]的调查结果一致。
3.3 定性访谈
近年来,风险沟通策略被用于描述和解释免疫规划项目中发生的AEFI [5]。对受种者、家长、接种人员和免疫规划工作人员而言,AEFI是一种风险,为便于更好地开展AEFI监测工作,我们自编了《宝宝预防接种反应记录册》发放给新生儿家长,除了宣传疫苗接种后的常识和发生不良反应后的常规处理办法外,在各疫苗接种宣传页的下栏内留出空格,由家长自行填写记录宝宝接种疫苗后24 h内的体温、注射部位和身体不适体症,便于家长观察记录和及时就诊处理,主动配合和参与预防接种工作。这种家长主动参与AEFI监测的模式有利于保持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作为一种风险沟通策略,对提高家长预防接种的依从性和巩固免疫规划项目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与朱渭萍等[6]在医疗机构实施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主动监测可行性的定性研究中的调查情况类似,卫生行政和免疫规划管理人员认为在儿科门诊开展AEFI主动监测工作很有必要,需要上级政策上的支持。绝大多数临床医生认为目前的监测工作流于形式,AEFI漏报普遍存在,原因主要是未受过相关方案和免疫预防工作的培训,门诊工作量大,另外不能明确症状与预防接种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是影响报告的因素。在本文试行的4个监测哨点中,报告率远远低于接种门诊,除了培训不足、临床门诊工作量大外,还与报告程序繁琐、甄别难易、工作量绩效有关,临床中更应注重以建立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机制为主的监测模式,并完善规范处置的绿色通道。AEFI作为一种风险,除了预防工作者外,全面提高临床儿科医生开展沟通风险策略的各项技能是至关重要和迫在眉睫的,帮助他们掌握预防接种知识、AEFI的报告流程、处置规范可以使我们有效地建立起AEFI主动监测哨点,并以它作为预防接种工作中临床与预防整合的切入点,将一个成功的风险沟通转变为机遇,为免疫预防工作营造一个更健康和积极的社会环境,各方形成合力,树立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降低其对免疫规划项目的负面影响,保持免疫规划项目的成果。客观评价AEFI主动监测模式所取得的效果,由于对被接种者所实施的主动观察,是否使观察对象或家长出现霍桑效应从而引起观察的偏倚,进而导致AEFI报告大于实际发生数,仍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和评价。
4参考文献
[1] 余峰,余翠萍,吉美蓉.上海市龙柏社区2007—2009年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报告率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10,22(7):394-396.
[2]陶黎纳,胡家瑜,郑英杰.上海市2006年预防接种安全性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4):297-303.
[3]应颖,蒋天兰,吴慧芬.2001—2004年上海市普陀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监测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005,17(6):267-269.
[4]钱晓华.上海市虹口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主动与被动监测情况分析[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372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