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4年第2期
编号:11043462
从小培养孩子的主动能力
http://www.100md.com 2004年2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04年第2期
从小培养孩子的主动能力

     常听到家长说:“我们孩子真是不听话,在家简直管不了。可只要我们说再不听话就告诉你们老师去,就马上老实,这招还真灵。”

    可究其原因想想,为什么听老师的话而不听家长的话呢?作为老师和家长就只能以“听话”来约束、评价我们的孩子吗?

    的确,孩子在认识世界以及与人交往的最初阶段,往往是唯成人是从。在家里是“爸爸、妈妈让我怎样”;后来是“老师是这样说的”。总以他人的要求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因此,在日常的生活、学习等各方面就容易形成循规蹈矩、小心翼翼;一味地服从、听话,习惯听命于他人。从而形成消极被动的心态。这样也就约束了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学习时总要家长陪着、老师催着,缺乏主动性。一玩起来也毫不节制,要成人来管着、约束着。这样孩子的自主能力得不到丝毫的锻炼,搞得家长累、老师累、孩子还烦。也许现在老师的话还管用,可家长惯用的这招会永远灵下去吗?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换一个角度,从小就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呢?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判断发展有一个由“他律”向“自律”的过渡阶段。这里所说的“自律”简言之即:儿童的自主性、自觉性、主动性。因此,我们应让孩子懂得哪些事是他们自己的事情应自己做主决定并独立完成;其次从小教育他们学会如何管理自己,这也是很关键的。

    作为家长应创设宽松的家庭氛围,耐心地从开始手把手地教到逐渐放手,最后就可起监督作用,给予适时的引导,让孩子敢于直面问题并放手让他们自主解决问题。

    相信只要孩子自理能力强,不仅家长会得到解脱,孩子也会更轻松,亲子间关系也就会更和谐。同时也更利于培养孩子善于沟通、乐于分享、勇于承担、敢于创新的优良品质。, 百拇医药(王 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