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眼科 > 眼外肌病 > 弱视
编号:11043228
弱视不可忽视
http://www.100md.com 2004年7月1日 《儿童与健康》 2004年第7期
     李珊珊,5岁,西安市某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因为老师反映平时孩子总爱趴着看东西,写字、画图时线条不整齐,所以家长带孩子来到西安市眼科医院进行检查。经检查孩子外眼及眼底均无明显异常,但视力异常:右0.3,左0.4,通过1%阿托品眼膏散瞳后检影验光,发现孩子双眼均为高度远视眼,右眼远视7.00D,左眼远视6.50D,矫正视力还是右0.3左0.4,初步诊断为“双高度远视,双眼弱视”。得知结果后,孩子的父亲一下着急起来:“大夫,这是咋回事?我们两口子的视力都是2.0,平时也很注意对孩子眼睛的保护,再说孩子的眼睛从没受过外伤,怎么会这样呢……”

    要回答姗姗家长的疑问,我们得先了解一些弱视的常识。弱视是一种纯粹的视觉发育障碍性眼病,它只发生于婴幼儿的视觉发育敏感期内。弱视的发生是由于失去了正常物像对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刺激,阻碍了视觉功能的正常发育所引起。研究表明,在儿童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出生至3岁)和敏感期(12岁之前),尤其是关键期的孩子,视功能容易遭到诸如斜视、眼形觉剥夺、屈光参差以及高度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的损害,而形成弱视。

    弱视在我国是一个相当严重的儿童健康问题。因为弱视不仅能引起斜视,影响外观及儿童身心发育,更重要的是,弱视儿童常常无立体视觉,视力一旦被损害,每天面对的都是模模糊糊的影象,因为大脑接受的信息有别于正常儿童,所以易造成学习困难。同时患儿能从别人的评价中知道自己与众不同,小小的年龄就得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孩子的性格趋于孤僻。所以弱视的危害不仅仅在于视力的损伤,更长远的是对孩子心理的伤害。

    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3亿多儿童中,大约有1000多万儿童存在弱视。随着社会和科技的高速发展,许多工种和职业都需要有敏锐的立体视觉,因此,视力及立体视觉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可有一些家长认为“等孩子大了,视力自然就会正常”或者“等孩子长大了再治疗弱视也不迟”。这种错误认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视力发展。临床实践和动物试验证明,人类视觉系统的敏感期与猫、猴相比,开始较晚但持续时间长,婴儿的敏感期约在2岁前开始,2岁时可能已过高峰,6岁以后就明显减弱,9-12岁后敏感期就基本结束。因此12岁以后再治疗弱视,则视力恢复的机会便很小了。为此,眼科专家呼吁:及早发现和治疗是治疗弱视的关键。

    视力是诊断弱视的重要依据,儿童视力减退不一定是视弱,但弱视一定有单眼或双眼的视力减退。所以,进行视力检查时首先是查视力,然后是检查眼底,排除视力减退的器质性病变以确诊。另外检查眼底,可以知道弱视是中心注视还是旁中心注视,这对选择弱视的治疗方法和预测疗效很重要。注视性质不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中心注视的弱视往往疗效好,且疗程短,治愈率高;旁中心注视的弱视治疗相对效果差,疗程长。第三步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屈光检查,如最佳矫正视力小于或等于0.8,才有可能诊断为弱视。

    弱视的治疗需在专业眼科医生指导下,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对于存在屈光不正的患儿,首先要进行配镜矫正;对于旁中心注视的患儿,进行后视、光刷等治疗,使旁中心注视转为中心注视,在进一步治疗;对于双眼视力差异较大的患儿,采取遮盖疗法。治疗时,家长必须按医生要求,让患儿配合治疗,不要因为怕麻烦而影响弱视训练效果或导致训练失败。另外,在弱视的矫正训练中,家长一定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因为矫正过程中采用遮盖疗法时,需遮盖视力好的眼睛,孩子可能会因视物不清而拉扯遮盖物,从而影响训练矫正效果;二是注意保护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遮盖,孩子易受到别的孩子的讥讽嘲笑,有的甚至被叫做“独眼龙”。孩子虽年幼,但他们已具有极强的自尊心,一旦自尊心受伤害,孩子会主动放弃治疗。这时家长不可急躁。对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家长可与老师及时沟通,请老师协助,在学校里消除同学对孩子的影响,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矫正环境;在家,家长应对其讲明弱视的影响及放弃治疗的危害,让孩子从心里明白治疗的必要性,从而坚持治疗。对于年幼的孩子,家长就得多费心了。因为眼睛被遮挡,孩子会不时的撕扯遮挡物,这时家长需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或将治疗过程游戏化,使孩子乐于配合治疗。

    弱视治疗的疗效,取决于治疗时机。患儿在6岁以前,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往往会取得满意的疗效。4岁以上儿童绝大多数能配合视力检查,因此儿童应定期检查视力,特别是学龄前儿童,应该每隔半年检查一次。当细心的家长发现孩子有引起弱视病因存在的情况,或出现上述弱视临床表现时,一定要抓紧时间,带上孩子去正规的眼科医院接受专业的检查。, 百拇医药(李 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