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7年第5期
编号:11479301
如何应对幼儿“起哄”?(2)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7日 《儿童与健康》 2007年第5期
     方法,如讲故事时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习一页一页地翻看,一个画面一个画面认真地观察,使孩子知道每一个画面都很有意思,让孩子在仔细看书的过程中找到乐趣。三、让孩子带着问题看书。图书投放到图书区以后,教师应有意识地给孩子讲书,使孩子对书里的内容有初步的认识。然后再告诉他们书里还有老师没有讲的东西,请小朋友自己看,这就给孩子留下一些悬念,从而激发孩子产生自己要看书的愿望。或者在孩子看书之前,老师向孩子提出问题,请孩子带着问题看书。看完书,请孩子给大家讲一讲,再适当地进行鼓励和表扬,使孩子产生成就感,并知道认真看书就会有收获。

    别让孩子总用一侧牙吃饭

    午点时,班上的几个孩子一边津津有味地吃着小麻花。一边调皮地做鬼脸,无意间我发现强强在不停地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于是我又继续观察了他一段时间。发现他已经习惯了用一侧牙齿咀嚼食物。请问这样的习惯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吗?

    宁夏银川市xx幼儿园
, 百拇医药
    张佳榆

    答:正确的咀嚼方法是交替使用两侧的牙齿咀嚼食物。但是,许多孩子只习惯于用一侧牙齿吃饭,专家表示:这种不良习惯会对孩子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用一侧牙齿咀嚼,医学称偏嚼或单侧咀嚼习惯。偏嚼时间久了,可造成许多危害。

    1.影响脸部的美观:经常不用的一侧颌骨及面部肌肉发育不良,咀嚼肌及颌骨萎缩,形成该侧面部瘦小、塌陷,医学上叫废用性萎缩。而经常使用的一侧颌骨及面部的肌肉过度发达,形成功能性肥大。这样一侧肥大、一侧萎缩,就出现了面部明显的不对称。

    2.引发多种口腔病:平时咀嚼时,食物在牙面不断摩擦和唾液持续冲洗,医学上称为自洁作用。用不到的牙齿,由于长期不咀嚼,就失去了这种自洁作用。因此,牙齿间容易堆积牙垢、牙石,易发生龋病及牙龈炎。

    3.导致颌关节病变:经常偏嚼,由于咀嚼肌的力量不平衡,还可引起下颌关节病变。
, 百拇医药
    形成偏嚼的原因很多,除习惯性以外,更多的是因牙病引起,如缺牙、龋牙、错合、牙周病等。因此,纠正偏嚼习惯,具体方式有:

    积极治疗牙齿各种疾病,有缺失的牙应及时镶配,错位牙应及时矫治,以防止养成偏嚼习惯。

    对那些已经形成偏嚼习惯的孩子,先要查出形成偏嚼的原因,然后锻炼用双侧咀嚼。偏嚼消除后,面部左右不对称的发育畸形可停止发展。

    最后,专家建议:应重视偏嚼习惯的危害,对已形成偏嚼习惯的儿童,耐心教育,进行纠正,恢复双侧咀嚼功能。

    勿给宝宝掏耳朵

    我们幼儿园有位保育老师在孩子课间休息时总爱给孩子掏耳朵。我觉得这样做挺危险的。可她说这样也没什么。请问给孩子掏耳朵真的没什么吗?

    西安市xx幼儿园
, http://www.100md.com
    贺其学

    答:耳朵里的耳屎又叫耵聍,对耳膜有保护作用,它能防止异物及小虫直接侵犯耳膜,另外,耵聍含有油脂,能保护外耳道的皮肤。在正常情况下,干的耵聍所形成的小块耳屎,可随着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外。有人做过试验,发现耳道有自洁的功能,能将异物向外搬移。当然速度比较慢,和指甲生长的速度相当。既然这样,耳朵里的耵聍就不需要我们去清理了,所以,老师和家长最好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

    掏耳朵有很多害处:掏耳朵时,由于嬉笑打闹,可能损伤外耳道的皮肤;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干净,可引起急性外耳道炎或外耳道疖肿,给孩子造成很大痛苦;还可能发生意外,穿破鼓膜,引起耳聋。另外,给孩子掏耳时,由于照明不好,可将外耳道口的耵聍推到里面,压迫耳膜而引起耳痛、头晕、咳嗽、以及头痛等症状。长时期掏耳,还可引起外耳道慢性损伤,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可侵入外耳道而产生乳头状瘤。因此,老师不要给孩子掏耳朵。

, 百拇医药     怎样纠正孩子小气?

    小朋友们都说文文可小气了,带的好吃的东西不肯给小朋友吃,他的玩具也不愿和别人一起玩。做事总是斤斤计较,爱讲条件,对待这样小气的孩子该怎么办呢?

    福建厦门市xx幼儿园

    胡萍萍

    答: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会形成“小气”的性格?孩子身边人员的“小气”行为与不良教育的影响;父母及家人过于溺爱孩子,使孩子养成了独食、独玩等不良行为习惯:孩子缺乏交往,没有机会体验到与人分享的快乐;有的家庭经济状况不佳,孩子的一些要求不易满足。

    怎样培养孩子慷慨待人的品格呢?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和老师应首先做到慷慨待人。如肯把东西借给别人使用,能主动把好吃的食品拿出来让别人吃,乐意把自己心爱的物品转让给别人等。
, 百拇医药
    在孩子熟悉的人群中寻找慷慨共事的榜样让孩子多与这类人交往,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孩子便会不知不觉地学着别人的样子慷慨待人。利用电影、电视、童话、故事等作品中的慷慨形象教育孩子、熏陶孩子。在各种榜样行为影响下,孩子便会逐渐产生慷慨待人的意识,为慷慨品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给孩子提供练习分享行为的机会。慷慨待人的品格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为孩子提供机会,让孩子的分享行为得到练习。如买回的糖果不要全部留给孩子吃,要让孩子亲自把糖果分给家庭成员,与家人共同分享;玩耍时,引导孩子把心爱的积木、玩具等分一些给小朋友玩。在这些练习中,应及时称赞孩子的慷慨之举,使孩子得到快慰的心理体验,促进孩子慷慨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在孩子与小伙伴的交往过程中,还可以指导孩子相互交换玩具进行玩耍,在反复交换玩具的过程中,孩子就会逐渐明白礼尚往来的必要性与相互帮助的重要性。这对孩子慷慨品格的养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鼓励孩子帮助困难者。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需要帮助的贫困者与受难者。家长应鼓励孩子解囊相助。如把自己的玩具或食物送给贫困家庭的孩子,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受灾的地区或需钱治病的人们,也可以让孩子帮助困难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以减轻其负担。孩子在反复领略助人的乐趣之后,就会把这种乐趣作为一种强烈的精神需要,从而学会去输出、去追求,最后形成稳固的慷慨待人的性格特征。

    [ 上 页 ], http://www.100md.com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