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儿童与健康》 > 2008年第3期
编号:11599388
操作法在数学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应用

     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法是指幼儿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实物、教具、学具等各种材料,按一定的要求和程序,通过自己动脑、动手活动,学习、掌握数学有关知识、技能的一种重要方法。抽象的数学概念要靠运用实物的操作让孩子们建立数字的对应关系。许多教师对操作法的心理学依据及其在数概念形成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认识不足,因而在实际中难免出现一般化、表面化和形式化的现象。为此,我们在思考幼儿园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侧重对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操作进行如下探索:

    一、努力更新观念

    在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中,一些教师往往只注重到幼儿认识事物是从具体到抽象这一特点,只强调直观性,活动中常常运用教具进行演示,并在此基础上讲解基本的数学概念。事实上,幼儿数学概念的形成不是通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演示所能解决的。幼儿要接受和转换教师讲解、演示中的信息,首先需要对这些信息有所体验,他们必须通过反复摆弄操作材料,感知和发现材料中所呈现的数学关系,来逐步建立数学概念。所以凡是要教给幼儿有关的数学知识都应尽可能地转化为可以直接操作的活动,让幼儿通过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体验到某一概念的内涵或运算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幼儿对获得的感性经验进行整理和概括,使幼儿获得的知识系统化、符号化,以形成一定的体系,使幼儿饶有兴趣地一步步进入数学世界。如:在认识数量“7”时,可提供数量是“7”的各种事物,碟子、苹果、积木……让幼儿自由数数,自由探索,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表示7个苹果数量的“7”,不是代表苹果的具体属性,而是表示这一堆苹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60 字符
如果您在使用手机等流览时无法查看或下载全文,可能是被搜索引擎失真“转码”,请点击屏幕最下方的“电脑版”或“原网页”访问。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2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密 码
  忘了密码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儿童与健康》编辑部联系。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